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細線剪紙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細線剪紙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又名細線雕版紙,流行於樂清。起初多用於龍船燈或窗欞裝飾。後來婦女們把它作為刺繡底圖,繡成帽花、鞋花、肚花、肚花,所以又叫花剪。這種細紋刻紙構圖優美,刀法精妙。細紋寬度只有壹毫米,1厘米寬的薄紙可以刻22刀,每刀相隔不到半毫米,細如發絲;而且密集,和諧,美觀。新中國成立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細紋雕花紙有所創新,花鳥人物皆有。其代表作《花舞》、《軍民魚水情》、《放學後》、《紡織少女》等在國內外均有展出,影響廣泛。

樂清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風景秀麗的雁蕩山腳下,瀕臨甌江和東海,屬溫州管轄。西漢初年,東甌王在此建都。東晉康寧二年,樂城縣成立,屬永嘉縣。這是樂清建縣的開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南宋以來,甌江流域的經濟和文化非常繁榮。宋代紹興元年,這裏有船只往來,對外貿易和海外交流頻繁,民間文學藝術極其豐富,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特別是在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派”的倡導下,主張“貿易重工業”,商業意識逐漸興起。長期以來,手工業作為“重工業”的主要手段,不斷豐富和拓展著這裏的民間工藝美術,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如、甌繡、草編、竹編、馬賽克、米線、黃楊木雕、石雕、紙紮、剪紙等。湧現出壹大批能工巧匠。

樂清細線剪紙的歷史

樂清在古代屬於吳越,位於甌江畔。樂清剪紙是在甌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熏陶下誕生的。據考證,樂清的剪紙至少在五代以前就出現了。五代《武林繁峙》中有“吳越王劍赴日...城外數百戶,非張宣織錦,皆以彩紙裁人以代之”。至元代,《大德樂清縣誌》(公元1297 -1307)載“社稷之樂,可為眾剪彩,與民同樂”。可見樂清剪紙歷史悠久。早期的樂清剪紙也是以女性為主,所以有人稱剪紙為“女性藝術”。古代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俗,或稱“男耕女織”。自古以來,中國女性完美的壹個重要標準就是“巧手”。在農村,誰家媳婦能剪好花,全家人都以此為榮。逢年過節,家裏沒人會剪紙,就得找鄰居要花貼。民間剪紙作為壹種不可或缺的藝術活動,更受歡迎。從婦女的童年開始,在農村,插花和織繡壹直被視為教育女兒的主要手段之壹。除了剪“窗花”,還有圖案作為刺繡圖案,充分體現了古代女性崇尚美、追求美、創造美的道德品格。他們用簡單的語言,簡單的手法,簡單的工具和材料美化鄉村和生活。

由於樂清地處東海之濱、甌江之畔,是溫州重要的商埠,從事海上作業的人數急劇增加。然而,海上作業風險很大。因此,祈求海神、信仰龍神、求風調雨順的活動和故事不斷豐富,龍國騰也成為當地人的崇拜者。春節期間,每個村莊都可以看到“魚燈”和“龍舟燈”(後來稱為“珠寶龍”)的民間表演,展示了“魚在水中遊,龍在海中為王”的故事。據姜維《山海經》記載:“村如蛟龍,以盤為體,機轉滑輪,頂上燈籠,金鼓,沿門賞之,謂之龍船燈。”揭示了龍船燈的形狀、質量和活動形式。樂清的細線剪紙與南宋的“龍船燈”應運而生,相得益彰。人們習慣稱之為“龍舟花”。早期的《龍舟花》相對於後來的《龍舟花》來說,比較粗糙,簡單,質樸。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斷需求和創造,對甌越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農耕文化的感知、運用和理解,使細紋剪紙更加成熟、精細、豐富、生動、多樣,其民俗文化內涵也更加深厚,逐漸形成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藝術特色,最終使樂清細紋剪紙獨具特色。現在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和《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已經把樂清細紋剪紙作為壹種極其獨特而鮮明的語言個性收入其中。

樂清的細線剪紙不僅具有重要的民間藝術價值,對於地域文化的延續、審美走向和歷史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它是壹種民間藝術,也是壹種民間文化和象征。記得小時候,每到春節,都能看到紙做的“魚燈籠”和“珠寶龍”。魚燈的活動在晚上天黑後舉行。壹組有十幾個魚燈,壹般第壹個是“龍燈”,後面是各種“魚燈”。在“龍燈”前,還有壹個人舉著“龍珠燈”,在鑼鼓聲中開始了“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等龍珠形式的娛樂活動。但小時候對“珠寶龍”比較癡迷。珠寶龍壹般長4.5米,高3米,寬2米。龍是頭和尾,船是身,層層疊疊像城堡,四周是戲劇人物和神話人物。並通過珠寶龍(後改為電動)的中軸滾動,人物栩栩如生。珠寶龍上的所有窗花也都飾有細紋和剪紙,極為精細,令人驚嘆。無論是“魚燈”、“珠寶龍”還是“龍舟花”,都反映了當地勞動人民祈求樂清剪紙風調雨順、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據考證,在樂清剪紙的漫長歷史中,它經歷了兩個部分。壹是早期剪紙以女性為主體,美化生活為主流,以剪紙為主要手段,但題材、內容、技法、形式與中國其他地區大同小異,沒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二、南宋“龍船燈”的出現,打破了女性藝術的範疇,成為男女皆宜的民間手工藝藝術,並且由原來的側重剪刀,轉變為以雕刻代替切割。所以有人把樂清的細紋剪紙叫細紋刻紙。雖然只有壹字之差,但足以說明細紋剪紙在工具的使用上發生了變化,使得樂清的剪紙越來越完美,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性語言。回顧樂清的細線剪紙,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

宋朝。隨著南宋“龍船燈”的出現,樂清的細線剪紙應運而生。剪紙作為龍燈上的窗飾,開始演變。從造型語言上,由花鳥蟲魚變成了幾何形狀,如柳條、磚紋等。這壹時期的剪紙作為龍燈的專用,開始變得精致和裝飾,使得樂清的剪紙初步形成了個性化的語言,逐漸與最初的女性剪紙拉開距離,如圖2所示。我們可以把這壹時期的剪紙稱為樂清細線剪紙的初級階段,或者說初級階段。

元明兩代。隨著每年“龍舟燈”活動的頻繁出現,人們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民間藝人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創作,豐富了細紋剪紙的語言,精於技法,精於圖案。這壹時期的細紋剪紙強調對比變化的形式美,壹般分為外粗內細兩部分,外面多為柳條紋,有磚紋、十字紋、井字紋,如圖③。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稱為細線剪紙的成熟期。

明清兩代。明末清初,隨著樂清商業和手工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和娛樂活動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每年的春節,都有“龍舟燈”的活動。評判龍舟燈的壹個重要標準就是看“龍舟花”的精美程度,這已經成為民間剪紙藝人努力工作、精心創作、不斷創新的強大動力。這時的龍舟花圖案除了磚紋、十字紋、井字紋外,還有長壽紋、正字法紋、魚鱗紋、雙喜紋等。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創作,細線剪紙的圖案已經增加到幾十種,使細線剪紙藝術的語言更加豐富,技法更加成熟,如圖④所示。因此,這壹時期的細線剪紙被稱為高峰期。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中國成立後,樂清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手工業隊伍不斷壯大,建立了許多工藝美術生產者。其中,黃楊木雕、石雕、竹編、草編、米花邊等產品遠銷國外。樂清細紋剪紙是這壹時期在手工業商品經濟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壹種民間工藝美術。當地人只是把龍舟燈裝飾花“龍舟花”變成了壹種商品。這時,人們開始將其更名為“樂清細紋刻紙”,其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世界各地朋友的喜愛。

1955年,樂清縣黃楊木雕廠成立了剪紙作坊,首次邀請民間剪紙藝人進廠,有專門的設計師。到20世紀70年代,樂城、襄陽司前村、滴疃橋頭村等地先後建立了十幾家專業剪紙廠,孕育了壹支龐大的剪紙生產隊伍,最高的壹家可以在方寸之間刻出2500多個孔。因此被有關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稱為“微雕藝術”、“中國壹絕”。郭沫若先生有詩:“我見過北方的窗花,它們的味道天真而豐富;今天看到南方的雕花紙,精致通透;利益的切取神奇的力量,美在人間不朽。“郭先生詩中提到的南方剪紙,對樂清的細紋剪紙更是如此。

的良好祝願

新中國成立後,剪紙圖案已擴展到近百種,如人字紋、米紋、葵花紋、梅花紋、菊花紋等。它的剪紙版式壹般有三層:外層、中層、內層。外層多為花鳥蟲獸,中間有細紋,裏面有主題圖案,有時外面也有主題圖案。這時,細紋剪紙在繼承傳統“龍舟花”的前提下進行了壹次大的變革,將其改為“龍舟燈”上的窗飾作為房間裝飾,也可以稱為壁花。其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多樣。通過對甌越文化、海洋文化、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等語言元素的認知和運用,將其融入其中,使細紋剪紙更具本土文化內涵。而且技法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所以我們稱這壹時期的樂清細線剪紙為鼎盛時期。

縱觀樂清細紋剪紙的發展歷史,它始終以甌越文化、海洋文化、農耕文化為基礎,獨具特色並逐漸成熟,成為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舉世矚目。

上世紀末、新世紀初,隨著樂清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強烈沖擊,樂清的細紋剪紙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它將面臨消亡的可能。現在樂清擅長細紋剪紙的人已經很少了,都進入中老年期了。年輕壹代的細紋剪紙還是空白,樂清細紋剪紙藝術這顆鑲嵌在東海的璀璨明珠能否永放光芒還是未知數。

林與樂清細線剪紙

林出生在有油畫顏料和紙的壹代。以龍燈等手工藝品為生的家庭。他的祖父林慈明在繪畫、雕刻佛像和用紙綁龍燈方面頗有影響。他的林文松亭繼承了他祖先的技藝,並在細線剪紙方面取得了壹些進展。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林從小就熱愛繪畫、剪紙和裝幀藝術。他被家人的神功迷住了,持續了大半天,經常廢寢忘食。13歲的時候,父親看到他對民間藝術如此癡迷,開始教繪畫、紙裝幀、剪紙藝術,二十歲就能獨立設計剪紙圖案,並熟練雕刻。

因為他的勤奮、刻意創新和嫻熟的細線剪紙技藝,最早於1955被吸收進樂清縣黃楊木剪紙組,後來發展成為樂清縣工藝美術廠。在工廠的三十年間,他有足夠的時間致力於民間細線剪紙藝術的研究,設計了上百種剪紙圖案,剪紙作品遠銷國外。樂清的細線剪紙已經從最初單壹用途的“珠寶龍”花卉裝飾,發展成為文具、居室布置等多用途的單件作品。上世紀70年代,以樂清工藝美術廠剪紙東室為基礎,在全縣各地成立了數十家專業剪紙廠家,形成了壹支龐大的剪紙生產隊伍。剪紙作品大多屬於外貿出口產品。壹時間,樂清剪紙傳遍全球,成為當地的壹種產業和文化。林先生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林有著深厚的線條畫傳統,但他從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又不失傳統本色。傳統的“龍舟花”剪紙,形狀多為豎長方形,外部圖案也是磚形,內部不超過20種圖案的細紋。林先生以其對細紋剪紙的執著追求、精湛的技藝和對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經過長期的思考、探索和實踐,將樂清細紋剪紙推向了壹個新的高潮。在外形上有正字、人字、十字、米形、葵花形等。,並且有近百種細紋,從周圍的磚塊變化到花鳥動物、人物、景物等等。使細紋剪紙更具動靜、粗細、疏密、對比,給人以強烈的秩序感、節奏感和節奏感。現在,他雖然是個老人,但壹旦進入細紋剪紙的創作和雕刻,依然精力充沛,拎著切肉刀如魚得水,動作自如,壹氣呵成。他的手法可謂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爐火純青的地步,但老人卻從不滿足。他深入人民生活,十分註意收集民俗風情和民間故事,並運用到細紋剪紙藝術中,使細紋剪紙註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細紋剪紙的題材更廣泛,更富有民間特色,使細紋剪紙的語言更豐富,更鮮明。他的作品《龍飛猶大年》、《富貴榮華》、《從此幸福美滿》、《龍門魚躍》等,充分展示了傳統民俗。

在人們的心目中,林仍然是壹位樂善好施、令人尊敬的老人。鄰裏婚禮、生日、生子、過年過節,老人經常會為他們雕刻壹些松鶴、壽星、鴛鴦、雙喜、龍鳳、窗花等主題。林老常說“他們需要什麽我就刻什麽”,可見老人的作品深受百姓歡迎。原因是老人的作品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

回顧林先生漫長的藝術歷程,令人嘆為觀止。他的作品代表了壹個地方、壹個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色,走出地方,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讓我想起了壹位哲人說過的話,“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範圍的。”林老的細線剪紙個性鮮明,令人印象深刻。作品《龍躍龍門》、《龍飛·猶大年》、《細線剪紙系列》分別獲國家金獎和最高榮譽獎,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科布倫茨博物館展出、收藏並現場表演,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剪紙藝術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報道了他的細紋剪紙藝術,他曾被授予“中國剪紙藝術大師”的榮譽稱號。

林老不僅是細線條剪紙的傳人和大師,更是不可多得的剪紙藝術傳人和大師,1999為了迎接澳門回歸,他帶領兩個兒子制作了壹條2000米長的龍,被譽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65438至0998年,他的《珠寶龍》獲“浙江小鎮工藝美術展”特等獎。在雲南昆明1999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他精心制作的“珠寶龍”,今天海內外對此贊不絕口。

細紋生活——細紋紙雕藝術家陳玉華先生

陳玉華先生是浙江樂清市向陽鎮司前村人。他出生於1953。15歲隨父(剪紙藝術大師陳朝芬先生)學習,長期從事我國細線條雕版紙的創作和研究。現為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溫州民間作家協會會員,樂清剪紙研究會理事,工藝美術師。30年來,他創作了數百幅剪紙作品,包括《四大美女》、《桂林山水》、《十二生肖》、《獨生子女》、《花鳥細紋》、《雙魚》、《沖出亞洲》、《觀音》、《余年》、《熊貓》、《花蝶》、《九龍圖》等。

四美1992在紀念講話發表50周年美術展覽中獲得優秀獎。為傳承父親的精湛技藝,畫作《九獅》精雕細刻,曾獲襄陽首屆“浙江民間美展”壹等獎。1996年《九獅圖》、《紅樓夢縮尺圖》獲浙江省工藝美術展壹等獎,《龍舟花》獲三等獎,《沖出亞洲》獲第四屆中國黑龍江跨世紀全國剪紙大展金獎1999年《雙魚座》獲2000年獎。《鳳凰戲牡丹》、《熊貓與九獅圖》19991999在2月舉辦的中國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中獲銅獎,《觀音》獲’99中國民間剪紙博覽會銀獎,《獨生子女》獲優秀獎,《九獅圖》獲四川省獎。連續壹年多獲’99浙江中國民間美術作品展金獎,2000年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剪紙世紀回眸展”獲壹等獎。還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華夏剪紙博物館、溫州博物館、樂清市文物博物館、樂清市收藏,與《九獅》、《鳳戲牡丹》、《十二生肖》、《神女散花》壹起被收藏。花蝶2001 10在杭舉辦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1《九龍圖》獲中國民俗剪紙大賽銅獎,溫州工藝美術世紀回顧展陸金獎。他創作的細紋雕花紙獲得了浙江省第11屆大運會特別貢獻獎。曾獲浙江省工藝美術鑒定優秀作品獎。他的作品受到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同誌的高度贊揚。藝術傳記和作品在《中國美術報》、《人民畫報》、《中國書法名家作品展》、《世紀珍藏版》、《中國工藝美術與禮品圖解》、《溫州民間藝術百年》、《中國民間剪紙作品集》等刊物上發表。他的藝術歷程被央視《東方時空》劇組拍攝,多次播放。2000年6月登上浙江有線經濟臺《非凡人物》欄目,2006年5月5438被溫州電視臺國際部專題拍攝為專題片《陳玉華和他的細紋刻紙》。陳玉華先生致力於將最初的60種細線發展到65,438+000種。其作品工整、細膩、生動,被專家譽為“中國第壹”、“剪紙第壹”。

不太了解,給妳搜了壹下。請隨便參考。。。。

  • 上一篇:穿過法庭既浪漫又美麗。
  • 下一篇:美國必須要去的30個最美麗的地方 收藏起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