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中外幾千年的流派何其多,每個流派都有代表作,這整個的過程構成了美術史。
撿拾最要緊得也要幾千字吧。查查美術史就都有了。
我簡單說壹下自己喜歡的吧,外國的油畫中我喜歡梵高的畫,他的向日葵充滿著張力和激情,讓人興奮。對於生命的熱愛與謳歌,其次是中國的朱耷。號八大山人,是明朝遺民。他的“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反映了他內心的淒涼,他的《孤禽圖》可謂是寫意畫的高峰。能夠表達內心的情感典範,他的畫魚兒泛著白眼,鳥兒給人的感覺也不是愉悅的。
古典主義的代表拉斐爾的《聖母》、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雕塑《創世紀》。代表了宗教時代人們對宗教的信仰與虔誠。
現實主義將西方的寫實主義發展到極致。主要是壹些風景畫
印象派:註重光影交互作用下的物體的色彩。馬奈:《奧林匹亞》《吹短笛的男孩》
後印象派:塞尚、凡?高和高更。代表作品《靜物蘋果籃子》《埃斯泰克的海灣》
雖然我是本專業的,但是為回答妳的問題還是查閱了壹些。算是對我所學的東西的梳理吧
忘記寫國內的了,是不是有點厚此薄彼呢?
國內壹般以歷史朝代為劃分,主題上主要是山水畫、花鳥畫、仕女圖、肖像畫、民俗圖,年畫。
山水畫分為南北兩派,主要是地理原因南北地貌還有南北方人的不同造成的,北方人粗狂,豪爽。南方人細膩,婉約。
範寬。
範寬生卒年月不詳,(據畫史記載,他生於五代末,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畫家,生活於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壹。陜西華原(今耀縣)人。因為他性情寬厚,不拘成禮,時人呼之為“寬”,遂以範寬自名。據《宣和畫譜》記載,他“風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
代表作品
由於年代久遠,範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 雪山蕭寺圖等等。
《雪山蕭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
《雪景寒林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也以沈穩老辣的筆墨,畫出雪後北方山川奇觀。山勢嵯峨,巖壑幽深,近處樹木形象甚有姿態,平遠處亦有峻嶺起伏,折落而有氣勢。範寬畫山峰善作冒雪出雲之勢,由此二圖中可見其面貌。
《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絹本,水墨,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畫中巨峰巍然聳矗,山澗中瀑布直瀉而下,峻厚的山巒長著茂密的林木,巖石皴紋歷歷可辨,顯示出壹種逼人的磅礴氣勢。山腳下霧氣迷蒙,近處大石兀立,老樹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趕著馱隊走過,人畜雖皆畫得其小如蟻,然卻真實生動,使人仿佛能聽到驢蹄得得之聲。
範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元代湯垕《畫鑒》則認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範寬三人而已”,又謂“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山之體貌,範寬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都對範寬的藝術作出很高的評價。據文獻所載,宋代師法範寬的畫家有黃懷玉、紀真、商訓、寧濤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學範寬,其後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範寬壹系。後人將範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範寬畫風的影響。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贊範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範寬“宋畫第壹”。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比如蘇軾雖然非常推崇範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
------------------------------------------------------------
黃公望
黃公望是元代大畫家,年輕時做過地方小官,先是任書吏。
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壹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大嶺圖》。 元惠宗至正七年(1437),黃公望準備畫壹幅富春山全圖,此時黃公望已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了,前後經歷三四年的經營,始告完成。此圖描寫富春江兩岸秋景,筆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幹筆皴擦,叢樹平林多用橫點,林巒渾秀,似平而實奇,整個畫面,似融有壹種仙風道骨之神韻。這便是《富春山居圖》。此圖經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鄒之麟等題記。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明清許多畫家都從《富舂山居圖》中得到啟示,影響深遠。
傳世作品,除《富春山居圖》外,尚有《溪山雨意圖》、《快雪時晴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九珠峰翠圖》等。
===========================
馬遠, 1140年生,1225年逝世,中國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移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寧宗時任畫院待詔。出身繪畫世家,曾祖馬賁、祖馬興祖、伯馬公顯、父馬世榮、兄馬逵等皆為宋代知名畫家。馬遠擅山水、花鳥、人物,其山水師法李唐,多畫江浙山水,樹木雜卉多用夾筆,用大斧劈皴帶水墨畫山石,方硬嚴整;構圖取自然山水之壹角,山巒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壹人獨坐。馬遠藝術上克承家學而超過了他的先輩,他繼承並發展了李唐的畫風,以拖技的多姿形態畫梅樹,尤善於在章法大膽取舍剪裁,描繪山之壹角水之壹涯的局部,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這種"邊角之景"其特點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壹人獨坐",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
風格獨特,富有詩意。畫水能表現出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的種種形態。其花鳥作品善於在自然環境中描繪花鳥的神情野趣。所畫人物,取材廣泛,多畫佛道、貴族、文人雅士、漁樵、農夫等,閑雅軒昂,神氣盎然。馬遠在當時影響極大,有獨步畫院之譽,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又與夏圭並稱馬夏。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孔丘像》等傳世。子馬麟,亦善畫,寧宗時任畫院祗候,擅花鳥、山水等,稟承家學,有《層疊冰綃圖》等傳世。
記載中馬遠的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但流傳至今的已屈指可數。重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遠圖》、《高閣聽秋圖》等壹些小幅真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華燈侍宴圖》,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有《西遠雅集圖》卷,上海博物館收有三幅:《松下閑吟圖》、《倚松圖》和《雪屐觀梅圖》,還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 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仕女畫中《秋風紈扇圖》花鳥畫《芙蓉錦雞圖》民俗畫《清明上河圖,肖像畫《維摩詰圖》。
縱觀美術史中,珍寶很多,無法壹壹歷數。詳情請見《中外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