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萬聖節與中國的“鬼節”有什麽區別?

萬聖節與中國的“鬼節”有什麽區別?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鬼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中元節被稱為鬼節,西方的萬聖節被稱為鬼節。兩者之間的區別呢:\x0d\  中國的鬼節“中元節”\x0d\  中國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壹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x0d\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壹年以上者燒老包。\x0d\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壹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裏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裏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壹堆壹堆地燒,燒時嘴裏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壹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壹天,無論貧富都要做壹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x0d\  有些地方會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壹般用木板加五色紙,做成各色各樣的彩燈,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上亡人的名諱。商行等壹些單位,則習慣做壹只五彩水底紙船,稱為大法船。傳說可將壹切亡靈,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壹人持禪杖。也有的做成觀世音菩薩。\x0d\  夜幕降臨,將壹盞盞河燈置放河水中,讓其順水漂流。人們依據燈的漂浮狀況,來判斷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燈在水中打旋,被認為讓鬼魂拖住了。如果燈在水中沈沒,被認為亡魂得到拯救,已經轉世投胎了。如果燈漂得很遠或靠岸,被認為亡魂已經到達彼岸世界,位列天國仙班了。總之,放河燈壹切都是為了祈福祝願。\x0d\  西方的鬼節“萬聖節”\x0d\  萬聖夜(Halloween)(又叫鬼節,萬聖節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x0d\  萬聖夜英文稱之“Halloween”,為“AllHallowEve”的縮寫,是指萬聖節(AllHallow'sDay)的前夜,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ChristmasEve”。“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壹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x0d\  萬聖節起源於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壹起出門(壹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x0d\  然而萬聖夜的重頭戲還是在餐桌上。妳既要準備好美食來招待那些前來搗亂的“小鬼”,更要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為妳的餐桌裝扮壹番。千萬不要讓妳的客人們小瞧了妳哦!\x0d\  公***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布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了駭人的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在這時候會買壹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曝光,讓公眾指責。\x0d\  東西方“鬼節”的發展與演變\x0d\  中元節和萬聖節最初都與祭祀習俗有關。但隨著人類的發展,都出現了演變。西方萬聖節就早發展成為帶有娛樂性質很強的盛大活動。而我國的中元節,也正在由傳統的祭祀習俗逐漸發展。中元節這天,南方人殺雞宰鴨,並焚香燒紙,祭祀先人。但也有不少年輕人忽視了“鬼節”這壹傳統說法,把中元節當做親朋好友聚會的“團圓節”。從整體來看,西方萬聖節現在主要表現為狂歡,而我國在這個傳統的祭祀日,主要還是表現比較靜穆。\x0d\  中國鬼節:祭祀祖先,莊重肅穆\x0d\  在“敬鬼神而遠之”的中國文化中,“鬼”是忌諱,死亡更是壹種禁忌。人們還不習慣跟“鬼”開玩笑,更不習慣活人“裝神弄鬼”。而在西方文化中,生與死被視為大自然的規律,死並不可怕,“鬼節”是可以慶祝的節日。為了節日的好玩有趣,增加節日氣氛,同時讓小孩子從小不怕鬼,即使是年過六旬的老太太,也會裝扮成“幽靈”,惡搞壹下。這對於生活在西方歷史傳統下的人們很好理解,但是這對我們“敬鬼神而遠之”的東方國度卻不壹定合適。即使那些旅居在外很久的華人,很大壹部分仍然堅持認為,入鄉隨俗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中國國情在孩子身上的烙印。孔子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但是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裏,此“鬼”非彼“鬼”,中西方在鬼節文化的背景和內容上是迥異的。\x0d\  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在《論語》中明確告誡弟子:“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中國也有自己的“鬼節”,但是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和西方人的萬聖節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鬼節文化以我們綿延不絕的宗法血緣傳統為土壤,更和我們的慎終追遠的傳統息息相關。在基督教裏面,對於祖先的祭祀是不允許的。而中國人的鬼節彰顯的是對先人的懷念。相應地我們的鬼出來的目的主要還是接受人們的祭祀而不是尋找再生的替身,這種信念構成了中西方迥異的鬼文化。\x0d\  西方萬聖節:歡樂活潑,娛樂為主\x0d\  萬聖節的由來是在公元前500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往生人的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壹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替身,以獲得再生的機會。當地居民因為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生命,故當10月31日到來時,會將所有燈光熄掉,使得鬼魂無法找尋到活人,並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將鬼魂嚇走。隨著時間的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變得含有喜慶的意味。因此現在象征萬聖節的妖怪及圖畫,都變成了古靈精怪的模樣,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愛發揮創意的美國人,在這壹天則極盡所能將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樣,特別是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壹樣的萬聖節服裝,拎著南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說著“trick or treak”,這些都讓鬼節變得趣味多了。這也是萬聖節得到很多人喜歡的原因。

  • 上一篇:紫砂壺買多大合適
  • 下一篇:美麗的瑞爾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