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角,與廈門島隔鷺江相望。四面環海,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鳥語花香。它被譽為“海上花園”,還有“世界建築博覽會”、“鋼琴島”、“音樂之鄉”的美譽,猶如壹顆璀璨的“海上明珠”,鑲嵌在廈門灣碧海綠波之中。
在宋代,鼓浪嶼最初被命名為元紮洲和元洲仔。因為島的西南方有壹個海蝕洞,聽起來像鼓壹樣,從明朝演變成現在的名字。
鼓浪嶼周邊海域是廈門港的主體部分,毗鄰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群島隔海相望。登高遠眺,鼓浪嶼及周邊美景盡收眼底。
廈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壹年四季日照特別長,花木繁茂。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黃巖,看到這裏的景色比日本的日光巖還要好,就把“黃巖”二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日光巖由日光巖和沁園組成。日光巖矗立在鼓浪嶼的中南部。它由兩塊巨石組成,壹塊垂直,另壹塊水平。成為龍頭山的頂峰,鼓浪嶼的最高峰。
站在日光巖的山門,我看到壹塊40多米高的巨石,矗立在空中。在那塊巨石的懸崖上,有壹本橫書,上面寫著“天風海濤”四個字,下面有兩行題字,右邊是“鼓浪洞”,左邊是“廬江壹號”。
前者寫於1573江蘇丹陽丁壹中,是最早的日光巖碑文。後者為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震所作。兩者接近,字跡相當壹致,林震的簽名特別大。參觀者經常把它們誤認為兩者,但後者比前者晚刻了200多年。
劉莊花園位於鼓浪嶼港後方,建於1913。它的主人林二家,又名臧大爺,因其諧音而得名。甲午戰爭後,林威遠和他的兒子臧不願做亡國奴,從臺灣遷到了鼓浪嶼。後來,臧大爺建了這個園子。
莘莊花園建在海邊。藏式園林中,山為洞,以石補山,與遠山遠水相融。建在梯田上的亭臺樓閣,造型各異,小橋低矮,形似遊龍。在花園裏看海,海浪拍打著岸邊,倚著柵欄遠眺,盡覽山海,有洞有花有樹。
莘莊花園以有限的面積,營造出無限的空間,以小見大,發人深省。院子裏本來很安靜,但在眼前,海浪拍打著岸邊,浪花飛濺,形成了靜與動、動與靜的對比,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郝躍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福鼎巖灘,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沿鷺江而建。這是壹個有海灘、巖石、綠樹和亭臺樓閣的花園。
郝躍花園裏有壹座巨大的鄭成功和他的牧師銅像。這座巨大的青銅雕塑,畫面寬大,相當引人註目。公園裏比較突出的是矗立在福鼎巖上的巨型花崗巖鄭成功雕像,非常有氣勢。
古夏洞是壹個非常有特色的洞穴,從天而降的花崗巖巨石由兩邊的石壁支撐,給人的感覺是泰山壓頂,非常陡峭。以上“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臺灣省學者施世傑題寫的。洞穴明亮、幹燥、通風。
穿過古老的避暑洞,左轉,有壹座溫婉可人的亭子,撐起壹條細細的腰,把山石當陽臺。它被稱為人們遮陽避雨的“傘亭”。
在洞旁的巖頂上,有壹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這裏常年積水,壹面有不朽的腳印。其實“仙人印”和“足浴”都是由於海浪的侵蝕而形成的海洋侵蝕地貌。
龍頭寨門是鄭成功在鼓浪嶼駐軍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建帳篷時挖的。鄭成功紀念館是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建造的。鄭成功紀念館展出了300多件各種文物、資料、照片和模型。
伴隨著鼓浪嶼的濤聲,30架古鋼琴靜靜地立在充滿優雅氣息的展室裏,令目光驚訝的參觀者驚呼不已。有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館內陳列著愛國華僑胡幼儀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四角琴和最早、最大的直立式琴、古手搖琴、腳踏自動琴和8架100年前生產的腳踏古鋼琴。
百米高臺是日光巖的頂峰。與圓形平臺壹起被稱為“百米高臺”。沐浴在風中,聽著海浪,眺望遠方,水天壹色,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惱。從高臺上眺望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仿佛從這個鋼琴島奏出音符,凝固成最浪漫的旋律。
從19世紀中葉開始,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入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生活環境融為壹體,造就了今天鼓浪嶼的音樂傳統,培養了壹大批優秀的音樂家。
三義堂的建築別具壹格,有著罕見的立體“十”字形。在四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八角形的鐘樓矗立在中央,頂部的十字架高聳入雲。紅墻以流暢的三角形線條裝飾,12大門,16窗戶四面開啟,非常寬闊,具有通風、采光、疏散的實用特點。
海上天堂建築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老洋房“海上天堂建築”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典範。門樓是典型的中國傳統風格,有重檐和拱形飛檐。正面和背面的建築壹般都是古希臘式的圓柱,窗飾多為西式,但墻壁和墻角都是中國雕刻的。
石灣山位於廈門市東部的獅山北麓,靠近廈門市。山川相連,山水相依,群峰起伏,景色奇妙,蒼穹掩映,幽靜雅致。主要景點有萬石巖、太平巖、醉仙巖、廈門園林植物園、虎溪洞等。
萬石巖在石灣水庫的南面,到處都是石頭,大小重疊,有的危如卵,有的穩如泰山,甚至綿延不斷,而象鼻峰則像天上的大象壹樣伸出長長的鼻子。古老的石雕“萬灣天”和“石廊排空”生動地描述了萬石巖的奇觀。
太平巖在萬石巖之上,有美麗的森林和山谷。始建於唐代的太平巖寺幾經廢止,現存寺廟仿原貌重建,包括正殿和偏殿。廟前的亭子叫“月亮”,現在是“茶人之家”,供人們品茶。
寺旁有四塊巖石,形成了如笑的景觀,上面有“石笑”二字,還有古詩詞。
醉仙巖位於石灣湖西南山上,遠離萬石巖,因山醉如仙而得名。巖石頂部的巨石像壹只蹲著的駱駝,因此被稱為“駱駝峰”。醉仙巖有醴泉洞、天街寺、黃婷、長笑洞、曠逸臺等景點。
天街寺建於清初。在舊社會,每天黎明鐘聲響起108,聲音深遠,令人振奮。它被稱為“天堂的鐘聲”,因此得名。
鳴笛洞是靠近頂部的天然洞穴。站在洞口,妳大聲呼喊,山聲與山谷相呼應。巖石頂部是壹個寬敞的露臺,在這裏可以環顧四周,山清水秀。
虎溪洞景點的命名借用了廬山“虎溪三笑”的典故。東晉時,慧遠等僧人在廬山托林寺嫁入白蓮教,慧遠每次都許下不得過溪的承諾,否則虎嘯壹聲,故名虎溪。
從“先露壹芽”的石刻側面來看,山上全是巖石,大到老虎,小到羊蹲,奇遇自然。石壁上刻著“變好”二字。爬到壹塊巨石頂上,可以看到壹條3米寬的石溝,這就是虎溪。溪上有壹座拱形石橋,即老虎渡橋,又稱“神仙橋”。
過橋時,可以看到巨石上刻著“三笑”二字,而三笑的石頭後面就是托林寺,是明朝萬歷年間廈門詩人池憲芳所建。因南面有玉屏山,故又稱玉屏寺。
寺內右側有夜月洞,又名胡夫洞,洞頂刻有“小雲”二字。洞內的泥虎有著明亮的眼睛,因此湖西洞成了當地人享受中秋節的最佳場所。
萬石蓮寺建於明末康熙年間,重建於靜海石郎。英雄殿與禪室僧室在嶙峋巨石的映襯下相映成趣,幽靜雅致。
石灣植物公園是公園和植物園的獨特結合。它擁有20多個植物區、苗圃和展覽室,包括棕櫚、竹子、蘭花、盆景和藥用植物,培育了數萬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它以其豐富的科研成果享譽國內外。
在石灣,有著名的廈門園林和植物園。植物園內有20多個特色園和種植區,包括松樹園、棕櫚島、玫瑰園、引種馴化區、藥用植物園、多肉植物區、蘭園等。引進熱帶、亞熱帶園林植物3000余種,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銀杏,還有世界著名的三大觀賞樹種,即中國金松、日本金松、閩楠等奇花異草。
華中地區氣候溫暖涼爽,美麗蜿蜒的山脈像壹條沈睡的巨龍。登上第壹級臺階俯瞰,白雲遍野,群峰雲霧繚繞。壹個接壹個的山頂探出雲端,像出水的芙蓉。
水,那麽靈動美麗,泉水叮叮當當,河水潺潺,讓人魂牽夢繞,最美的風景總是在綠水青山之間。其中著名的自然景點有雞公山、大紅山、九宮山、臨潼驪山,真是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