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圖書館藏陳洪綬黃《水滸傳》內頁。
早熟的天才
1598年(明萬歷二十六年),12年明神宗上朝失敗,南方文人組成的反對集團紛爭不斷,北方女真帶領努爾哈赤加快征服女真各部。
今年,浙江諸暨的壹名官員的兒子陳宇超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兒子,名叫紅毛,綽號蓮子。
陳的弟弟自漢代以來壹直在朝廷做官,出現了許多高級官員,但並沒有停止讀書,而是努力學習。陳洪綬9歲時,陳宇超因抑郁癥去世。
雖然家道中落,但陳洪綬還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很早就表現出繪畫天賦。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4歲時去未來嶽父家上課,調皮地在墻上畫了壹幅關公巨幅畫像,讓嶽父大吃壹驚,以至於立案供奉。
10歲左右,陳洪綬的才華讓他的老師蘭英和孫勇自愧不如。14歲,陳洪綬“掛畫市場”,能“賺錢”。
65,438+09歲的陳洪綬在和妻子研究騷體的同時,兩天內完成了65,438+02首九歌的小品。
高居翰說,此時陳洪綬的畫精美絕倫,“不僅風格上復雜程度高,形象上也非常耐人尋味。”展現了陳洪綬作為壹個少年天才早熟的壹面。
在此期間,陳洪綬參加了鄉試,通過了見習考試,走上了父親和當時士大夫子弟唯壹的生存模式——實幹,祭祖。
青春期結束,現實鋪天蓋地。
飲茶圖,陳洪綬,私人收藏。
名聲和畫名
用“全才”“偉大”“有古風”這些詞來形容陳洪綬蒼白無力。在中國藝術的長河中,有這些標簽的畫家就像是過河的鯽魚。陳洪綬很復雜。他不僅是壹個不平凡的畫家,也是壹個普通的抑郁的儒生。亂世遺民為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性。
陳洪綬遵從教育的引導,在科舉中度過了前半生,可惜他像父親壹樣壹次又壹次的嘗試。1624年,陳洪綬26歲,接連科舉失利。他青梅竹馬的愛妻去世,讓他飽受酒精中毒之苦。
1636年,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卿”,與南明抗衡。1638,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出生了。今年41歲的陳鴻壽再次跌出榜單。陳洪綬需要為他的第二任妻子和八個孩子尋找更多的收入來源。
盡管如此,臺灣明代文學研究者林認為,陳洪綬的命運仍然比大多數默默無聞、窮困潦倒的畫家好得多。他很早就以繪畫技巧出名,他的畫在市場上也是“紙和絲綢的碎片,對世界來說是珍貴的”。
蓮花與鴛鴦,陳洪綬,故宮博物院。
而中國傳統上“重道輕藝”,繪畫是詩書畫四藝之末,所以職業畫家受到歧視。肩負著“祭祖”重任的陳洪綬深知這壹點,所以他從未對自己的畫名沾沾自喜。
不能做官,畫的再好也不會被認為是“文人畫”。高居翰認為,“陳洪綬可能會這樣認為。既然要做職業畫家,就要徹底。”
陳洪綬的繪畫手法更是肆意,甚至使用了壹些“俗”的元素,比如古怪的筆法、戲劇化的手勢、誇張的表情。高居翰認為,陳洪綬的天才使他能夠擺脫僵化的傳統技巧,從“劣等文化”中獲取新鮮素材,同時表達自己,將這些娛樂性題材帶到壹個很高的水平。
這種方法在陳洪綬為戲曲、小說等通俗讀物所作的版畫插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故宮博物院藏陳洪綬《玉殿圖》。
明末是中國歷史上最活躍的時期。明刻本自古以來就是書畫收藏家的最愛。其中,人物版畫成就最高的是陳洪綬。四川圖書館藏黃《水滸傳》是陳洪綬最早的刻本作品。
四川省圖書館藏陳洪綬黃刻本《水滸傳》陸。
葉子是明末流行的壹種“桌遊牌”。有研究認為樹葉是馬牌,即現代麻將牌的前身;也有人說葉子可以做酒卡,用在酒單裏。
流傳著幾本《水滸傳》的原版,其中有文學史家鄭振鐸收藏的初版《黃平》(刻於崇禎十四年)。上世紀70年代,廣州藏家王貴臣發現了壹本刻於天啟末年、崇禎初年的《水滸傳》,並贈送給時任中聯部副部長的李壹氓,希望能出版。據黃苗子回憶,王貴臣曾擔任李壹氓的保鏢。
這本小冊子* * *刻畫了40個沒有背景的水滸人物,他們的裝扮、姿勢、角度都不壹樣。根據陳洪綬的贊助人張岱的記錄,《水滸傳》是為了幫助壹個貧窮的文人家庭而創作的。
不像他19歲的時候,花了兩天時間創作了九歌這個人物。陳洪綬花了四個月才畫完《水滸傳》。
與此同時,陳洪綬也拋棄了青年時代的精致筆法,用短小精悍的“俗”筆法刻畫人物。他作品中的水滸人物,身體扭曲,姿態誇張,使得整個牌面非常活潑。
高居翰解釋說,這是壹種強有力的表現手法,可能參考了中國傳統戲曲的人物、古老的技法和當時流行的繪畫風格。"這些做法似乎與文人畫家筆下典型的內斂、笨拙的人物格格不入。"
雜畫飲酒,陳洪綬。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高居翰不相信陳洪綬這樣做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他覺得陳洪綬是在刻意脫離“高雅藝術”的局限,用更為靈活的民間素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迎合了當時文人“在愛情傳說、* *遊戲等私人領域尋求真誠或真實……”。
而陳洪綬等壹堆文人對篆刻的熱情,也將這種平民商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和技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