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長琨
“亮躬耕壟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這是 《三國誌·諸葛亮傳》的開篇,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篇章;在傳記的結束,陳壽再次提到了諸葛亮的身高,“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三國誌》卷三十五)可謂津津樂道。其實讀者又何嘗不為諸葛亮的偉岸所傾倒呢,除了讓人心儀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敬業精神,“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宏大事業和“萬古雲霄壹羽毛”的瀟灑氣度外,那飄然若仙的形貌,更使整個人物充滿了神采,令人心馳而神往。
壹
翻開《三國演義》壹看,張飛、劉備、趙雲均身高八尺,關羽更高達九尺,與他們相比,諸葛亮較高,但並不特別出眾,談不上“容貌甚偉”,只是較身材矮小的、七尺高的曹操高大些。我們不能不問,諸葛亮到底高不高?答案是肯定的。《三國演義》對史實進行了壹番技術處理,把其中壹些人物的身高誇大了。據史書的記載,劉備的身高是七尺五寸,不是八尺,趙雲則“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至於關張二人,史書只用“超群絕倫”,“雄壯威猛”這種定性的詞來形容他們的儀表,至於定量的高度根本沒有提及。這樣看來,諸葛亮和趙雲才是鶴立雞群的高個子,劉備只是中等身材,關張則不是大個頭。曹操的身高,史書中確實記載:“武王姿貌短小。”(《世說新語》卷五註引《魏氏春秋》)究竟有多短多小,沒有說。可以得出結論:諸葛亮高,曹操矮。
諸葛亮在當時是高個,在今天看來是否還是高個嗎?曹操個頭矮,按今天的標尺,是否變成了巨人呢?小時候,聽小說、聽故事的時候,經常有身高八尺、身高丈二之類的英雄人物出現,聽三國故事尤其如此,人家說,古人比現在的人高,還真信以為真。後來才知道這是錯了。看了古人屍骨、服裝、棺槨,包括金縷玉衣之類,方知古人與今人在身材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古人有高的,也有矮的,高的很高,但很難比今天的小巨人姚明高,矮的也和今天的矮者沒什麽大出入。諸葛亮在今天仍然是高個,曹操在今天仍然是矮子。
問題的關鍵要知道漢代的,主要是後漢的尺有多長。民國時,吳承洛先生在《中國度量衡史》壹書中推算:漢章帝建初六年以後,每尺應為23.75厘米,魏晉時期每尺24.12厘米。(商務印書館1937年初版,1957年重印第1版)從考古發現的後漢尺子與現代計量單位進行比較,將尺折算為厘米,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故宮博物院藏牙尺23.3厘米;曲阜孔氏藏銅尺23.5厘米;山東掖縣出土的鎦金鏤花銅尺23.6厘米;日本人收藏的畫彩牙尺23.9厘米,在以上幾種情況中,以23.3厘米最為常見。目前還缺少魏晉尺度的考古實物證據,另外我們所要度量的三國人物大多是出生、成長在漢末,故暫且以後漢尺作為計量三國人物身高的標準,即每尺23.3厘米。這樣,我們是否可以進行精確地計算了呢,會有人說,書中所寫是個大概數,比如“身長八尺”是高的同義,而“身長七尺”是矮的同義。也就是說,諸葛亮“身長八尺”只是說,諸葛亮是高個而已。其實翻開《三國誌》、《後漢書》等著作壹看就知道了,正如記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壹樣,書中對壹些人物的身高記述得細致入微,給我們描繪了壹幅高矮不同的人物圖畫。請看下表:
三國人物身高壹覽表
人物
身高
厘米
出處
備註
盧 植
八尺二寸
191
後漢書 卷六十四
劉 表
八尺余
187
後漢書 卷六十四
三國誌 卷六
姿貌溫偉,號為八顧
姿貌甚偉,號八駿
劉 備
七尺五寸
175
三國誌 卷三十壹
諸葛亮
八尺
186
三國誌 卷三十五
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趙 雲
八尺
186
三國誌 卷三十六
姿顏雄偉
何 夔
八尺三寸
193
三國誌 卷十二
姿貌矜嚴。其父何熙,身長八尺五寸(198厘米),姿貌魁梧
程 昱
八尺三寸
193
三國誌 卷十四
太史慈
七尺七寸
179
三國誌 卷四十九
諸葛恪
七尺六寸
177
三國誌 卷六十三
羊 祜
七尺三寸
170
晉 書 卷三十四
嵇 康
七尺八寸
182
晉 書 卷四十九
世說新語 卷五
有豐儀;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風姿特秀;蕭蕭肅肅;巖巖若孤松之獨立
劉 伶
六尺
140
世說新語 卷五
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三國時人們對身高是很重視的,計量得很精確,不是大概的估計數值。對上表我們要作幾點說明:其壹,這個表中所列的現代折算數還不是完全準確的,古人是用尺寸計量身高的,寸沒有厘米精確,正如厘米沒有納米精確壹樣,這是常識。古人沒有厘米的標準,我們不能強求。得出的數值,要有大約1厘米上下的誤差,在所難免。其二,關於劉伶的身高,可能存在問題。估計他太矮了,不足七尺(是否達到七尺仿佛是當時衡量壹個人是否屬於矮子的標度)難以形容他的矮,所以用六尺,應是壹個估計數。現代人所謂“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這樣的話,他的身高可能在150厘米到160厘米之間,總之,不會到160厘米。其三,《後漢書》和《三國誌》都記載了劉表的身高是八尺余,可能出自同壹文獻。如果劉伶的個頭不足以讓人們去精確地認識和記錄的話,劉表的身高無疑是眾人關註的焦點,無論“八顧”還是“八駿”,都是說有著鶴立雞群的儀表,不精確是不行的。故可以推測八尺余是壹個精確的數值,即超過八尺,但沒有到八尺壹寸。因而有187厘米的推算,即比諸葛亮的八尺高出1厘米。其四,何熙的身高來自裴松之註《三國誌》時引用的今已失傳的華嶠《漢書》。就其中所述,何熙是有壹定功業的,曾行車騎將軍征烏桓,有功,但這個功績不足以使其被《後漢書》所傳,而華嶠的《漢書》所以記述他,很大的原因是他的身高。這個身高在當時無疑是巨人了,正如在今天壹樣,足以引起各家CBA籃球俱樂部的註意。這說明古人既有劉伶那樣的矮子,也有何熙這樣的巨人,和現代人壹樣,古人也是參差不齊、錯落有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