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三垂岡就是大岡山——三垂岡地名來源再考

三垂岡就是大岡山——三垂岡地名來源再考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清代詩人嚴遂成詠史佳作《三垂岡》歌頌了五代後唐李克用父子兩代人的英雄偉業,讀來令人熱血沸騰、豪情滿懷;毛澤東主席手書嚴遂成《三垂岡》氣勢磅礴,筆力雄奇,震爍古今。此二人“聯手”,讓三垂岡揚威神州,享譽華夏,將三垂岡聲名推向顛峰。

《舊五代史·莊宗紀壹》,五月辛未朔,晨霧晦暝,帝率親軍伏三垂崗下。詰旦,天復昏霧,進軍直抵夾城。梁祖聞其敗也,既懼而嘆曰:“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爾。”後唐莊宗李存勖巧借三垂岡之地利,以大霧作掩護,偷襲梁軍,出奇制勝,壹戰成名。三垂岡自此載入史冊。

壹方名山三垂岡亦稱三垂山,也作三垂崗,如長龍般橫亙於長治市北郊,呈東北——西南走向,山體並不高大,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潞州古城天然屏障。

那麽,聞名遐邇的三垂岡緣何得名,到底指當今哪座山頭?澄清這個問題,於長治於文史尤為必要。

己亥年二月十壹日,以潞城區政協文史調研員王旭升為向導,對三垂岡進行了探察。驅車由潞城西天貢出發,經東天貢、崇道等村繞三垂岡壹周,又登上三垂岡查看地形。王旭升是土生土長的三垂岡上西天貢村人,對當地 歷史 人文如數家珍,兩人邊行邊聊。王旭升說,西天貢原名天宮村,村民世居三垂岡上,不斷向三垂岡下搬遷,是三垂岡周圍最古老的村落,西天貢對三垂岡的前世今生最有發言權。以前三垂岡上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後來林木毀壞,變為荒山禿嶺,山體多開墾為梯田。天宮村後演變為天貢村,西天貢、東天貢、小天貢、南天貢全因天貢村而得名。西天貢村申姓宗譜記述:“乾隆間,宗人治田於頹岸,得古碣,乃北齊趙郡守穆,字顯和者之誌。誌稱,穆,壺關人,其十世祖以守郡因家於潞,四世歷官,俱在元魏北齊之代。穆卒於北齊,以隋仁壽間葬壺關城(今長治市區)北三十裏三垂山東麓,其地即今潞邑西南十五裏天貢村之北山崖。蓋申氏聚族天貢舊矣。”潞城區人大副主任趙雲斌告訴王旭升,這方墓誌拓片現存國家圖書館。西天貢出土的嘉慶皇清待贈孺人申母郭太君墓誌銘中有“刈陵西南十五裏垂山盤踞,氣勢磅礴”之句,垂山即指三垂岡。三垂岡東西皆是不連續的小山包,唯三垂岡最大,當然氣勢磅礴了。西天貢申家收藏的清代風水圖上也清楚地標明了三垂山的位置。

王旭升講道,三垂岡百姓稱大岡山,地勢西高東低,大致綿延九華裏,西與潞州區李村溝二岡山(也稱小岡山)隔溝相望,東至潞城崇道村平緩處和皇蝗岡旁邊小道溝相斷。近年來有好事者炒作三垂岡,斷言三垂岡位於潞城西南邊陲,由大岡山、二岡山、三岡山三座山頭組成,從東向西壹字排開,形斷意連,延展到潞州區凹裏村壹帶,故稱三垂岡。有些人人雲亦雲,隨聲附和,盲目跟風。壹時間,三垂岡由大岡山、二岡山、三岡山三座山頭組成似成“定論”。事實上,當地只有大岡山、二岡山(也叫小岡山)的稱呼,根本沒有三岡山。三岡山是為湊夠三座山捏造出來的。三垂岡地名來源,汝河著長篇小說《半截英雄後唐莊宗》第六回《 潞州城朱溫再易帥 三垂岡亞子初揚威》壹節中主帥丁會與莊宗李存勖壹段對話講得明白——安營已畢,丁會陪李存勖到各營巡視。二人立馬高阜之處,丁會手指南面起伏的岡巒說道:“主公知道這座山崗名叫什麽嗎?”李存勖道:“記得四五歲時,隨父王征討孟方立,回來時路過此處,曾在山崗上歇兵。記得此崗名叫三垂崗,不知是否?” 丁會道:“大王所記壹點不錯,此崗正是三垂崗。三垂崗因形得名,主峰三座,分別向三方延伸,南臨潞州,西指晉、絳,東向邢、洺,高雖不過三百五十丈,方圓十裏,林木繁茂。若伏兵山上,距夾寨不足十裏,居高臨下,放馬可到……伏兵三垂崗遠可以攻夾寨,解潞州之圍,近可以扼通道阻援潞之敵。唯大王圖之!”

站在三垂岡主峰眺望,東西兩座山峰清晰可辨,南峰已遭開山毀壞,潞州古城盡收眼底。王旭升接著說,玄宗廟舊址就在南峰壹帶,小時候曾拾到過古代磚瓦。

這裏出現兩種觀點:壹種認為三垂岡由大岡山、二岡山、三岡山組成;壹種主張三垂岡就是大岡山。究竟誰是誰非,抑或兩種觀點都不準確,還須細心考證。

先從三垂岡的定義談起,何為“垂”,何為“三垂”,何為“三垂岡”?

垂,《說文》裏解釋,遠邊也。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註》裏註為:遠邊也。《漢書》,垂,本謂遠邊。引申之,凡邊皆曰垂。

三垂,《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雲:“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對此,唐顏師古註:三垂,謂北、東、南也。唐李善註:三垂,謂西方、南方、東方。指東、西、南三方邊疆。百度漢語,三垂指:1.猶三邊。指東、西、南三方邊疆。2.猶三邊。指東、南、北三方邊疆。由此可進壹步推定,三垂就是指相鄰的三邊,不管它是指東、西、南三邊,東、南、北三邊,還是北、東、西三邊,北、西、南三邊。

翻閱古史,運用“三垂”實例頗多,略舉幾則:

漢《鹽鐵論》備胡第三十八:今三垂已平,唯北邊未定。夫壹舉則匈奴震懼,中外釋備,而何寡也?

《漢書》卷八十五《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妾,北無薰粥冒頓之患,南無趙佗、呂嘉之難,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

《新唐書》卷第二百壹十五 列傳第壹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素葉城西四百裏至千泉,地贏二百裏,南雪山,三垂平陸,多泉池,因名之,突厥可汗歲避暑其中。

《新唐書》卷第二百零九 列傳第壹百四十壹下 吐蕃下:連雲堡,涇要地也,三垂峭絕,北據高,虜所進退,候火易通。

《新唐書》卷第二百零六 列傳第壹百四十上 突厥上:突厥阿史那氏,蓋古匈奴北部也……其地三垂薄海,南抵大漠。

《新唐書》卷第二百零六 列傳第壹百四十上 突厥上:竄金山之北,三垂鬥絕,惟壹面可容車騎,壤土夷博,即據之,勝兵三萬,自稱乙註車鼻可汗,距長安萬裏,西葛邏祿,北結骨,皆並統之,時時出掠延陀人畜。

……

據上小結,對於壹個地域,三垂指其相鄰的三邊;具體到山,三垂指壹座山有三峰,而三峰猶如山的三邊。

到此,三垂岡的意思已很明了。三垂岡單從字面理解即可,就是壹座山上有三座山峰,三座山峰指向三個方向,但這座山是壹體的,是壹座山而非三座山。如果非要把三垂岡解釋為由三座山組成,那麽三座山也不是壹字排開,壹個走向,而是三個方向各壹座山。所謂大岡、二岡、三岡之說並不符合這樣的特征。倒是長篇小說《半截英雄後唐莊宗》裏那段話對三垂岡定義十分精準:“三垂崗因形得名,主峰三座,分別向三方延伸,南臨潞州,西指晉、絳,東向邢、洺,高雖不過三百五十丈,方圓十裏,林木繁茂。”這是目前我見到的關於三垂岡得名來源的唯壹資料,非常珍貴。為弄清該段話的出處,我試圖聯系《半截英雄後唐莊宗》的作者汝河,,但尋求未果。不妨作壹推測,《半截英雄後唐莊宗》是 歷史 小說,寫小說時作者壹定參考過相關史料,涉及三垂岡地名的壹段話或是作者引自我們未知的古史,或是作者自己對三垂岡地名的解析。作者在小說序中言稱三垂岡位於長治市西部,顯然未蒞臨長治並到三垂岡考察過,但在小說正文中卻對三垂岡定位精確,如此自相矛盾恰好說明三垂岡因形得名,主峰三座極有可能引自古代史料。並且,其對三垂岡的命名與二十五史中用到的“三垂”壹詞意蘊是壹致的、壹脈相承的。

古上黨地區,有兩座名山同樣是因形得名。陽城析城山,清《山西通誌》 謂之 “山峰四面如城,高大而峻,迥出諸山,幅圓四十裏”。明代陽城誌:“山峰四面如城,有東、西、南、北四門分析,故曰析城。”屯留三嵕山,因三峰聳峙而得名。《說文解字》:“峰聚之山曰嵕,今屯留有三嵕山,言三峰聚也。”

三垂岡其實也是壹座三嵕山,只不過在“三嵕山”三峰聳峙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峰向三個方向延伸的意涵。

或許有人說,古代大岡、二岡、三岡三座山是連為壹體的,整個三垂岡上主峰三座,後來地面塌陷,造成三山形斷意連,把三垂岡是大岡山和三垂岡由大岡、二岡、三岡三座山組

成兩種意見完美結合起來,既滿足了三垂岡主峰三座、朝向三方的“三垂”定義,又兼顧了三垂岡由大岡、二岡、三岡三座山組成的說辭,是否合理呢?

且看歷代地方誌對三垂岡山體的描述,可知兩種意見無法並存。

明萬歷《潞城縣誌》:“三垂山,在縣西南二十裏。晉將軍王廣曾敗劉聰將喬乘於此。五代唐莊宗伏兵破於此破梁滅寨。”

清順治《潞安府誌》:“三垂山,在縣西南二十裏,三阜漸低如旌節狀,為郡城之纏護。”

清康熙《潞城縣誌》:“三垂山,在城西南二十裏,高三百五十二丈,長九裏,周圍二十八裏,三阜漸低如旌節狀,為上黨之纏護,昔晉將軍王廣曾敗劉聰將喬乘於此,唐莊宗伏兵破於此,破梁滅寨。”

清乾隆《潞安府誌》:“三垂山,在縣西南二十裏,高三百五十二丈,袤九裏,周二十八裏。有三阜,即後唐莊宗伏兵破夾寨圍處。”

清光緒《潞城縣誌》:“在縣西南平原中,三阜突峙者,曰三垂岡。岡袤九裏,高三百五十二丈。”

《山西通誌·卷十九》:“三垂山,在縣西南二十裏,高三百五十二丈,袤九裏,周二十八裏,有三阜。金誌:潞城有三垂山。”

民國《潞城縣誌》:“在縣西南平原中,三阜突峙者曰三垂岡,高三十九丈八尺四寸。”

……

提及三垂岡用到的關鍵詞是“三阜突峙”“袤九裏” “周二十八裏”“後唐莊宗伏兵處”,這些記載與我和王旭升實地考察大岡山的情況高度吻合。特別是“袤九裏”,正是大岡山的長度。如果說三垂岡是由大岡、二岡、三岡組成,三座山壹字排開,形斷意連,延展到潞州區凹裏村壹帶,絕不是長九裏和周二十八裏了。

以三垂岡為參照物,三垂岡之南有南垂古鎮,今仍存;三垂岡之北有北垂古鎮(今潞城南舍、北舍),明代北垂賈聚俸墓臺銘文記述北舍當時為北垂北裏。

三垂岡又叫龍崗,有崇道村關帝廟清代碑文為證。

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還會搜集到三垂岡是大岡山的更多證據!

作者:王潞軍 王旭升

  • 上一篇:網上公司註冊:我要收集和處理工程造價資質問題匯總。
  • 下一篇:英超俱樂部商業化歷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