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三峽文言文布局的巧妙

三峽文言文布局的巧妙

1. 關於《三峽》這篇文言文,有什麽方法可以快速把它給背下來

《三峽》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壹體。

上段總寫三峽山高嶺連中間狹窄的特點:狹長(自三峽七百裏中)山連(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山高(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狹長山連山高導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後三段從季節上對水進行了描繪.作者寫山是為江水作註,水以夏季為盛,故二段先寫夏水。

第三段又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換了描寫對象。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再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清榮峻茂”四字狀寫了水清、木榮、山峻、草茂的特點,“良多趣味。”

最後寫秋天三峽情景。

背誦前把文章多讀幾遍,把握結構及對應特點。

2. 文言文《三峽》的思維導圖怎麽畫

課文思維導圖:

第壹層: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第二層:水

①夏:夏水襄陵,乘奔禦風

②春冬: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③冬: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總:雄奇、秀美

基本信息: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註》)是壹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寫,只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便言簡意賅地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本文雖屬節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壹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於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的風貌。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能概括千裏,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裏。

作者詳明:

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北魏時期範陽今河北省涿鹿縣人。散文家、地理學家。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父親酈範年少有為。酈範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來以他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為了壹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裏,擔任過騎都尉禦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史,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酈道元南(今洛陽)尹等職務。

酈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時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壹北方之後經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後來的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於統壹大願的實現。然而在孝文帝死後,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鎮叛亂四方叛亂揭竿而起。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長空孤雁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壹代英豪就此隕落。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元壹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陜西省臨潼東)。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後力盡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兩個兒子壹同被殺害。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遊覽。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曾經和友人遊遍山東。做官以後到過許多地方。每到壹個地方都要遊覽當地名勝古跡,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在余暇時間閱讀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為我們累積了很多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他壹生對中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並且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註》為中國古代的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3. 三峽 文言文

①自:在

略:絲毫

略無:毫無

闕:通“缺”

②自:如果

曦:太陽

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Ⅰ絕:斷

或:有時

朝:早晨

雖:即使

奔:飛快的馬

禦:駕,乘

以:認為

疾:快

湍:急流

Ⅱ絕:極高

巘:山峰

飛漱:急流沖蕩

良:實在

旦:早晨

肅:寂靜

嘯:鳴叫

屬:連接

引:延長

屬引:連接不斷

哀:悲哀

Ⅲ絕:消失

註:①的“自”在“自三峽七百裏中”;②的“自”在“自非亭午夜分”;Ⅰ的“絕”在“沿溯阻斷”;Ⅱ的“絕”在“絕巘多生怪柏”;Ⅲ的“絕”在“哀久轉絕”

重點句

自三峽七百裏中:在三峽的七百裏之間。

略無闕處:沒有中斷的地方。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壹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行得快。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出了各種景物的影子。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樂趣。

林寒澗肅:寒冷的樹林山澗壹片寂靜。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譯文:

在三峽的七百裏之間,兩岸山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壹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到太陽或者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於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大約有壹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出了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樹林山澗壹片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長鳴,叫聲連續不斷,聲音非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 文言文《三峽》的賞析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

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淒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裏“哀轉久絕”。

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壹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裏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

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淒”“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壹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問題研究 1.材料的安排。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淒婉美。 2.語言的運用。

本文多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奏感。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

練習說明 壹、背誦全文,並完成下列練習。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語言特點。

設題意圖:①使學生把握文章寫景的脈絡;②抓住精彩寫景段落,深入領會畫龍點睛的詞語,使學生對文章的感知由整體到局部;③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問答題提示了背誦的思路,適宜先解決問答題,再背誦課文。

參考答案: 1.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素”“淒”“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二、解釋下列詞語,並給線點的字註音。

重巖疊嶂 夏水襄陵 乘奔禦風 素湍綠潭 絕巘 飛漱 清榮峻茂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積累文言實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參考答案: 嶂(zhà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這裏指快跑的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險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沖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妳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系嗎?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設題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本題的著眼點不在形式,只要學生能夠將內容對應起來就可以了。 參考答案: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壹、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壹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教學建議 壹、註重朗讀。引導學生先默讀,對照註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然後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朗讀要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特色。 二、涵詠品味。

這篇短文富有詩情畫意,意味雋永。應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詠體會,獲得美的享受。

這壹環節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把想像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可以在課文的基礎上作擴展聯想,而不要把重點放在文言詞匯的講解上。 三、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沒有用語言直接表述出來。但是我們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可以體會得到作者的欣賞之情,他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

有關資料 壹、酈道元生平 道元,字善長,初襲爵永寧侯,例降為伯。禦史中尉李彪以道元執法清刻,自太傅掾引為書侍禦史。

彪為仆射李沖所奏,道元以屬官坐免。景明中,為冀州鎮東府長史。

刺史於勁,順皇後父也。西討關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為政嚴酷,吏人畏之,奸盜逃於他境。後試守魯陽郡,道元表立黌序,崇勸學教。

詔曰:“魯陽本以蠻人,不立大學。今可聽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蠻伏其威名,不敢為寇。延昌中,為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政,如在冀州。

蠻人指闕訟其刻峻,請前刺史寇祖禮。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還京,二人並坐免官。

後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懷朔、薄骨律、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禦夷諸鎮並改為州,其郡、縣、戍名,令準古城邑。

詔道元持節兼黃門侍郎,馳驛與大都督李崇籌宜置立,裁減。

5. 文言文三峽的5句話的賞析

賞析 模山範水抒情寫意——談《三峽》(徐應佩、吳功正等) 本文是《水經》中《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註之”的壹條註。

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總寫三峽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自三峽七百裏中”,交代峽之長,接著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於“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壹步寫“連”。

下面接著寫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

山隱匿於天空,遮蔽住太陽,從另壹個角度寫山的高。“重”和“疊”,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

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以上特點。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

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壹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於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了。

這裏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壹特例,以進壹步證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時,才會有航船。這壹方面照應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溯阻絕”的,同時借此可寫出船行之快。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裏”,則時速約為百裏,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為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承上段而來。

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寫水設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裏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註,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壹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壹種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裏先寫俯視江中所見。

“湍”是動態,“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

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沈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裏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

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地的自然特征。山巖陡削,高聳入雲,故為“絕”。

山上的柏樹,托足於巖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大,自然枝幹扭曲,何況年代久遠,當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誌,給山水之間投進了壹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壹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壹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

最後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壹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

本節所寫與上節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

作者認為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對三峽“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

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淒清肅殺的氣氛。

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壹是直接敘述,壹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

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

“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壹言“峽長”,壹言聲哀。

從猿鳴之中,使人進壹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本文雖屬節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壹。

6. 《三峽》本文的構思有何精妙之處

此篇是中國山水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人們心目中的三峽風光,幾乎就定格於此,千古不易。全文僅壹百五十五個字,概括千裏,包容四季,摹盡三峽之雄奇險秀。既能大處落墨,氣象萬千,也能別具慧眼,刻畫入微。讀來靈思綿邈,蕩氣回腸,那樣壹種蒼勁而又悲涼的神韻,得之於筆墨蹊徑之外了。

首段寫山,兩岸夾峙的群山,逶迤迢遞,綿亙七百裏;重重疊疊的境巖削壁,高聳入雲,遮天蔽日;以下再側面烘托壹筆,如果不是正午、子夜,就見不到太陽、月亮。此段是為鋪墊,明寫山之綿延、偉岸,暗喻峽之深、峽之險,翳翳無光,令人感到萬象森嚴、黯然神傷。

次段寫夏水之浩浩湯湯,文勢奇峰突起,想落天外。夏日洪水暴漲,漫過了兩岸山陵,汩汩滔滔,奔騰洶湧,上行、下行的水路都被斷絕。如果皇帝頒發詔令火速傳達,便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八個字寫出江流湍急、壹瀉千裏的壯美。如此浪漫的奇思妙想,令人驚心動魄。無怪乎後世的李白有會於心,吟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的名句。

第三段寫春冬之景清奇秀逸,別有壹番幽韻。“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動靜交織,對比鮮明。雪白的浪花,映著波光粼粼;碧綠的深潭,清澈如鏡,現出峰巒花木的倒影。蒼崖絕壁之上長著形態奇詭的古柏,懸泉瀑布飛奔直下,沖蕩著千山萬壑。如此林泉山石的秀麗風光,真是引人入勝。

末段寫秋日峽景的蕭瑟淒清。每當雨後初睛的日子或凝霜的清晨,山林寒寂,澗水無聲,壹派幽邃肅穆,常常聽到高山上猿猴長嘯,壹聲壹聲,綿長不絕,聲音異常淒楚,在深山空谷間回蕩,那種婉轉懊惻的哀鳴,久久方才消失。所以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此為畫龍點晴之筆,它捕捉住了三峽獨壹無二的神韻,無論陵谷變遷,天荒地老,億萬斯年,在人們的心目中,三峽永遠回蕩著高猿哀鳴、漁歌悲吟。

  • 上一篇:缺鐵影響運動表現!必收藏的超實用補鐵5部曲
  • 下一篇:汝姓族譜汝姓起源汝姓人汝姓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