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喜歡攝影的同學也會拍攝風景、人像等等的題材,其實只要動壹動腦筋,我們也可以利用鏡頭拍下具藝術感的抽象相片,不但可以為妳的相片集加入壹些有趣的作品,更可以打印出來成為家中的裝飾呢!現在便跟大家分享壹下拍出抽象藝術相片的5個小技巧吧!
Photo by Tom Wachtel
(壹)移動妳的相機
初學習攝影時,拍出清晰的相片是壹個很重要的技巧,但有時不妨把快門刻意放慢,並有目的地移動相機,這樣可以拍出更具藝術性的相片!但在拍攝時需要留意:
快門過慢會導致過曝,需要調小光圈和降低ISO 移動時最好按軌跡來移動(例如垂直或轉圈),否則相片有機會變得過份雜亂同壹個場景,可以嘗試快壹點或慢壹點的快門,可以拍出不同的效果!
(二)拍攝移動中的物件
跟第壹點差不多道理,也是透過移動來拍出藝術性的相片,但這次不是移動自身的相機,反而是去拍攝移動中的物件,例如行走中的汽車、玩耍的小狗等,相機的快門可以按照物件移動的速度來調整,若果移動中的物件速度很快,相機的快門不用過慢,否則整張相片會給得很模糊(除非妳是刻意這樣做)。若果在按下快門的壹刻相機(妳)跟著物件的方向移動,背景便會變得模糊而主體清晰,這個便是Panning的技巧了!
Photo by Hernn Piera
(三)拍下幹凈的畫面
要拍出具藝術感的相片,去除相片中不要的東西,拍下非常幹凈的畫面也是壹個好方法!其中壹個很有用的技巧便是利用長焦鏡頭拍攝大環境中的小部分,例如整個沙灘中的壹個小浪花,或是其他常見物件的壹個小範圍,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如果拍出來的畫面是簡潔、單壹色調,或是具備有趣紋理的話更好啊!
Photo by Donna McNiel
Photo by Jonas Tana
(四)透過其他物件來拍攝
穿過其他物件來拍攝也是壹個常用的技巧,該物件可以是膠瓶、玻璃,甚至是樹葉間、草叢、液體等也可以!讓妳的創意隨便發揮吧!
Photo by Evelyn Berg
(五)善用多重曝光
現在很多數碼相機也具備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的功能,只要妳開啟有關選項,再連續拍下兩張或更多物件,讓不同的畫面同時曝光在同壹張相片上,這樣組合起來也會變得更抽象和具藝術感!但要留意壹點的是,在拍攝時需留意保留黑色/偏暗的地方來讓下壹張相片曝光啊!
Photo by Pal Sol
Photo by Dora Hon
後記
攝影說到底也是壹門藝術,新手壹開始拍攝抽象的相片是有難度的,但最重要是肯不斷嘗試,在按下快門前在腦海已經有目標的相片,相機只是紀錄這個構思的工具而已,這樣拍出成功相片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了!多練習這個題材,對於攝影眼的訓練也大有好處啊!
很多攝影初學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拍出來的照片模糊,成像不夠銳利,跟別人的照片相比,有很大落差,還以為是自己的相機出了什麽問題。但事實上,攝影不是只求構圖、取景的藝術,更要學會攝影的壹些基礎。比如以下這10個Tips,就可以告訴新手,如何拍出更銳利的照片。
1.安全快門
要讓照片變得銳利,第壹個條件是不能在拍照時抖動!而相機抖動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很多時都是來自快門速度過慢所致。手持拍攝時謹記安全快門秘訣,而安全快門計算方法非常容易,就是這樣U安全快門=1 /鏡頭焦距。
例如我現在用60mm的鏡頭拍攝,手持的安全快門就是1/60秒;用200mm拍攝,手持的安全快門就是1/200秒,盡量不要慢過1/200秒,否則就很容易手抖,使相片變得模糊。
不過也有人會問U“我有壹支10mm魚眼鏡頭,但為什麽我用1/10秒快門都會手抖?”理論上大家按照焦距去用安全快門拍攝就不會手震,但事實上每個人手持相機都有物理限制,不可以太過長久。小編建議大家任何時候手持都不應該慢過1/60秒,否則怎樣計算安全快門都有可能出現令相片不清晰。
2.開啟防抖功能
開啟防抖功能也可以減少相片出現抖動,從而獲得更銳利的相片。現在很多新出鏡頭都有防抖功能,但要留意鏡頭防震級數。例如鏡頭內置四級防抖,利用200mm拍攝時,壹般就是1/200秒為安全快門,而加了防抖就可以減慢至1/15秒手持也可。但要記得防抖功能不是萬能的,大家手持不穩也會導致相片模糊,手持攝影的快門速度最好不慢於1/60秒。
防抖也有分機身和鏡頭防抖兩款。機身就是相機本身已經設有防抖功能,無論安裝什麽鏡頭,不論鏡頭有沒有防抖,都可以靠機身防抖,但目前沒有多少廠商推出這個功能,所以可選空間較小。
3.最大光圈=相片素質最好?
答案當然不是啦!雖然大光圈鏡頭可以有淺景深效果,但全開光圈時會出現四周暗角。加上大光圈會令主體對焦清晰,但邊緣地方會變得松散模糊。沒錯這個對人像攝影可能是好處,但對於風景攝影或廣角拍攝就有問題了,試想想用大光圈拍攝壹座大廈,可能大廈中間的地方會清晰,但旁邊的地方顯得松散,而且當時未必能看出來,回到家才發現出事都已經太遲了。
適當地收小光圈可將問題改善,壹般收小壹級光圈已經會令成像變得銳利,且景深效果其實不會相差太多。小編建議拍攝風景或建築物時,可以將光圈收至f/5.6或f/8,這樣鏡頭成像就會變得銳利,而且不會令其他部份松蒙或前景清後景蒙的情況,確保所有景物都能對焦正確。
4.最小光圈=相片素質最好?
看完上面那條,新手們應該又會問U那麽我把光圈調到到f/22甚至更小,就可以令相片有極高銳利度t小編真想和大家說壹句U少年,妳太年輕了。收小光圈令光波需要縮窄範圍進入光圈,再擴散開去,很容易令光波重疊或不穩定,影響光波路徑,最終會降低成像畫質。這個現像我們稱為衍射。
聽上去好像很復雜,簡單壹句電影看似復雜的畫面,也只需要極其簡單的後期手段就能實現。沒有復雜的後期,只有意想不到的創意。
實例7:壹次拍攝完成的“穿越”
我想要拍出壹種穿越感,就是那種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獨特意境。於是我將兩個造型迥異的女孩放在同壹畫面裏,中間用黑旗遮擋,分別打光互不影響。我選擇壹次直拍而不是合成,好處是能壹目了然地控制構圖、人物姿態和視線,取得畫面的最佳平衡。
技術要點分析:
1.在兩個人物之間架設了雙面黑旗布擋光,確保兩個柔光箱的光線不會穿透到對面影響到另外壹個人。
2.左右各壹盞150mm的八角柔光箱,為人物正面打光。箱體盡量靠近人,這樣能獲得更多的光衰退,形成更明顯的明暗過度。
3.後期在兩人中間的黑場部分做了碎片色塊效果,實現意象化的穿越。
實例8: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結合
我想要創作出壹種畫面,將人物融在中國水墨的感覺中,但又不失攝影畫面的立體感。於是我突出了水墨的層次,使其穿梭在人物周圍,強化透視和層次感。拍攝前已經想好後期合成墨水,從後往前的包圍式光線最能表現墨融於水後的紋路和線條感,所以前期拍攝人物時必須迎合墨水素材的光效。
技術要點分析:
1.人物和墨水素材沒有采用同壹焦距。因為兩個被攝體的大小差距太大,素材部分使用了兩倍於人物部分焦距的微距鏡頭。
2.使用了兩盞壹組,***計6盞燈分別對著攝影棚後方以及左右打光。讓來自墻面的反射照亮人物。但此類的包圍式散射光會讓人物顯得平面,無立體感。所以在燈光的輸出控制上,後方、左方、右方,從高往低,各相距兩檔光圈。
五、讓能飛的都飛揚起來吧
營造畫面氣勢的壹個重要手法就是增加動態元素,有時候場景本身是缺乏動態物體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壹些可操控的元素,例如水珠、煙霧或粉末狀材質來營造動勢,配合壹定的光效以及人物的姿態,就可實現打造強大畫面氣場的目的。
實例9:旋轉飛舞的金沙
技術要點分析:
1.經典順光直打的方式。畫面左邊有壹個大柔光箱負責照亮人物和沙,因為沙並不是透明顆粒,逆光角度色彩是出不來的。
2.人物下半身的金沙是她舞動時,手中的兩個礦泉水瓶甩出的。
3.人物後方和胸前部分的金沙,為素材合成。旁邊的助理負責甩金沙,多拍幾次,直到能選出合適的素材。
實例10:瑩剔透的水花
技術要點分析:
1.桶、盆、瓶,不同容器潑出來水的狀態完全不同。同時,容器的大小、深淺以及潑出的力度、速度都會直接影響水的形狀,需要反復練習和測試。
2.三個助理同時潑水,其中壹個助理負責喊數,另外兩名助理盯著喊數助理的肢體,來判斷潑水時機,而不是單純用耳朵聽指令,只靠耳朵聽很難確保三個人完全同步。
3.拍攝盡量選景暗色背景,這會讓受光後的水更明顯。
實例11:飄舞的煙霧
技術要點分析:
1.在人物周圍同時點燃6塊有色煙餅,前後遠近散落放置。點燃前需要預先判斷風向,確保煙霧不會跑出取景範圍。
2.硬光最能表現被攝物的對比和高飽和度,這裏用了布朗Move外拍電箱外加Para88,並將Para88調整到光線聚焦位置,讓光線的品質最硬。
實例12:飛揚的沙
技術要點分析:
1.都說拍得不夠好,是因為距離不夠近。大廣角下,短兵相接的超近距離感,是表現畫面張力最有效的手法。廣角鏡頭具有獨特的成像特點視野寬廣、誇張前景、邊緣變形、透視感強等。
2.在緊貼鏡頭的位置上設計充滿動勢的前景。流狀物被固定後的動勢表達,往往會有呼之欲出的畫面感。此類圖片有不少運氣成分,往往運動中物體距離相機鏡頭越近,效果越好,但請小心妳的相機。
3.兩盞燈,鏡頭左邊的燈打亮助理潑過來的沙,右邊的燈主要照亮人物,為其塑形,同時也照亮被人物自己踢起的沙。
4.獨特的構圖手法也可增加畫面的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