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貝聿銘的經典作品時,首先想到的是巴黎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在中國,北京的香山飯店,中國的中國銀行大廈,北京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廈也是他的代表作,但只有蘇州博物館對北老有著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它以其最豐富多彩的感情和工作經歷,把他的勇氣和聰明放進了家鄉,留下了他的童真情結,他的創新理念,他的過人聰明。蘇州博物館本身就是壹件藝術品。他賦予了歷史時間商業街新的生命,用建築造型藝術的方法,拉近了他與故鄉蘇州之間久違的時間差距。他甚至形容蘇州博物館是他的“女兒”。
原蘇州博物館創建於1960,65438+10月,1。位於蘇州東北街太平天國運動忠義宮。整個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總展覽面積約26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約4萬件,尤其是往年考古文物、明代字畫、藝術品等。隨著經濟文化藝術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歷史博物館基本建設的訴求和希望越來越高。在這種形勢下,由於場地設施大小的限制和室內溫控設備的缺乏,原博物館收藏的藏品無法妥善維護其個人藏品並詳細展示給群眾,因此蘇州新館的基本建設被提上日程。
歷史博物館基本建設之初,領導就決定蘇州博物館既要有當代建築的設計風格特色,又要體現蘇州作為大城市的獨特面貌。蘇州博物館的基本建設寄托著蘇州2500年歷史的希望。如此厚重的地域歷史人文如何與當代建築緊密結合?85歲時,貝聿銘重生,接受了這個項目的設計方案。
蘇州博物館新址位於古都東北部的齊路與東北街交匯處,毗鄰全國重點文化遺產保護企業忠王府和全球歷史文化遺產拙政園,並與貝家祠堂所在城市的民間博物館和獅子林相連(獅子林的原主人恰好是貝聿銘的叔公貝潤生,可謂是貝氏家族的禦花園)。按照中國的傳統,蘇州博物館的經營規模很小。其中壹個非常大的原因就是地處歷史城區,毗鄰拙政園。整體規劃有很多限制。在設計蘇州博物館的案例中,貝聿銘自然受到周圍自然環境的啟發,尤其是蘇州園林設計。
蘇州博物館整體設計方案技巧主要以不同建築室內空間的順序轉換為主線,分為東、中、西三部分。這項技藝源於傳統江南民居的建築特點。外觀設計方案延續了蘇州傳統民居青磚黛瓦的特色,屋頂結構采用蘇州常見的陡坡屋頂,與拙政園的歇山屋頂及周邊傳統民居保持壹致。總體來看,建築外檐口高度為4m,最高點不超過16m,與周圍古建築生態系統相協調。
蘇州博物館的主色調是高級灰色:白色來自於粉刷墻面,冷灰色來自於屋頂常用的大理石和墻面四周大理石的“勾邊”。雨後呈灰黑色,日曬後呈深灰色。除了大理石裝飾設計,三角形幾何形狀、玻璃鋼材料、木質百葉簾的應用也讓整個建築從整體設計上有了自己的特色,與周圍的生態系統並不完全壹致。另外,蘇州博物館入口朝南,毗鄰東北街。蘇州博物館門廳采用金屬框架剪力墻,夾層玻璃飛檐雙面坡,不僅選取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藝術中門廳的獨特設計手法,還結合了當代原材料的應用,賦予門體設計全新升級的時代特色。由立體圖形組成的斜屋頂,具有蘇州古建築傳統陡坡屋頂的基本元素,但復雜的整體聯系富有創意。輕鋼框架結構和混凝土墻面,加上晶瑩剔透的夾層玻璃天花板,呈現出典型的時代感。
歷史博物館中西區的展覽區由內院的回廊和亭臺相連。內部庭院綠化和園林水景總面積占面積的42.4%,分為1個主庭院和9個副庭院。主院四周都是建築演員,其北墻與拙政園壹墻之隔,在布景上營造出壹種情分傾向,挑逗觀眾心智,有壹種探索到底的極大欲望。次院多以樹、竹、靈璧石裝飾,更接近蘇州民居的含義。
蘇州是壹個園林景觀之鄉。在壹個小小的封地內,至今保存了數百個不同世代的園林景觀。蘇州歷史博物館也是壹座園林景觀建築。蘇州園林景觀更大的特點是山空方寸。在貝聿銘設計的這座花園式歷史博物館的庭院裏,必須有壹座石頭景觀和壹座庭院假山。但是,在這個集傳統與自主創新於壹身的四合院裏,建造什麽樣的四合院假山才能傳達出自己的設計思想呢?他想起了宋代書法家米芾的山水畫。米芾畫山水不追求工筆,常以墨筆沾染,自稱“用筆寫”“意似已足”,恰好屬於貝聿銘的雅味。因此,在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築設計中,他最初選擇大理石切塊,多種方式布局,“以墻為紙,以石為畫”,先用石頭搭建了壹幅氣勢磅礴的國畫,再在院中畫墻。
根據墻壁上疊放的韻律塊石庭院假山的實際效果,加上景觀布局,體現了中國園林建築景觀設計中“壹樓青山綠水”的理念。所有園林水景的合理布局由兩層建築立面水幕墻和底部的蓮花水庫組成。流水從灰黑色花崗巖口排出,在設計方案後的轉折處逐層流下,形成色彩斑斕的墻面構圖和生動的場館園林水景。服務大廳右側是紫藤花園的露臺,不僅作為東展廳的照明,也是會場咖啡廳的室外區域。院子裏種著紫藤花,這些花是由文徵明在忠義宮種植的紫藤樹嫁接而來的。鮮艷的翠綠色,加上建築的黑、白、深灰色,頗為文人的從容、和諧與享受。
正如英國媒體在2006年蘇州博物館開館儀式上寫的報道中常說的那樣,“這位傑出的中國建築師重建了他的大家庭失去的精髓,並采用了他與眾不同的當代詞匯。在蘇州博物館,美麗的水面上蕩漾著波浪,周圍是白色的建築,灰色的屋頂和陽臺在低語。倒映在水中的是墻下排列的巨石景觀。壹座現代簡約的毛宅矗立在海上,石橋點綴,竹海高大。所有的歷史博物館都藏在銀杏樹和柳樹相得益彰的院子裏。”貝聿銘的智慧和勇氣,讓這個全新的建築生態系統不著痕跡地融進了2500年的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