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調理常見家族疾病,如何取穴?推薦收藏此文(來自艾灸繩)。《艾灸繩》收錄了各種疾病的推薦穴位和病例記錄,方便隨時查找和學習。本文摘自《艾灸取穴基本原理》壹書。
壹、常用的取穴方法
無論是哪壹種艾灸、針灸方法,都離不開取穴,取穴方法主要以遠近為主。所以根據這個相同的依據,用來解釋各種針灸方法的基本功效和治療規律。
(壹)就近(局部)取穴的效果
艾灸或針灸直接作用於患處,古代稱為阿是穴或天迎穴。如果在患部附近或不遠的地方針刺,今天稱為最近的穴位。兩者的機理都是壹種取穴方法,主要是調整局部功能,改善全身功能。鄰近病變器官的所有穴位都具有區域就近治療的功能,如頭上的所有穴位都可以治療頭痛,眼眶周圍的所有穴位都可以治療眼病;耳廓周圍各點可治耳病,腹部各點可調胃;腰骶部穴位可作用於前後陰、泌尿系統;胸背上的所有穴位都可以作用於心肺;四肢各點都能作用於關節;局部取穴對患處的作用是就近取穴所特有的,也可以* * *為遠距離取穴,但無非是:
1.改善患部血管和淋巴管的功能。重建功能失調的血液循環和淋巴流動,恢復維持細胞生命的物質供應,增強局部營養,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滲出物的吸收,有助於減輕水腫和消除炎癥。由於循環旺盛,可以帶走或中和患處積聚的病理產物,中斷病理演變過程,阻礙和減少病理產物的產生,減輕來自病變組織的病理沖動,極大地有利於健康康復。
2.宣泄患處的病理產物。患處中心是病理產物積聚最多的地方,患處附近也是病理產物尋求出路的最近的地方。如果針灸或火針適用於這些孔,病理產品將更容易發泄。或者在艾灸針的作用下,由於物理化學狀態的改變,病理產物的毒性降低。尤其是艾灸,對許多病菌和毒素有直接的熄滅和中和作用,對許多急性化膿性炎癥的初期和蛇蟲咬傷有很高的療效。
3.作用於神經末梢和受體。直接作用於患處及其附近穴位,不僅可以刺激神經末梢及其受體,還可以向更高的神經中樞發出沖動,引起全身和局部的各種反應,還可以影響經絡系統,使感覺傳導傳到遠處,產生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效果。
(2)遠距離取穴(循經)的效果
艾灸或針刺遠離患處的穴位,是壹種改善全身機能,改善局部狀況為輔的方法,其作用不外乎:
1.可以刺激氣通過氣流運動到院內。艾灸或針刺引起的循經感傳多傳至患處及相應器官,可清除患處及其相連屬內積聚的病理產物,改變病理產物的演變過程。
2.可以調節全身的機能。沿經絡或不沿經絡遠距離取穴,具有調節全身機能的作用。局部經絡的停滯和失去通暢,必然根源於全身功能的喪失。因此,選擇遠離疾病的穴位,可以達到調節全身機能的作用。
3.它能促進平衡的恢復。壹側或局部的功能障礙,即全身平衡的破壞,因此,既要重視患部和患側功能的改善,又要重視全身平衡的恢復。針灸療法可以通過遠程經絡傳輸和感應的作用來恢復生理平衡。
4.我們可以利用代克相克的原理,通過經絡選穴來打斷惡性循環,建立良性循環。根據人體臟腑的不同屬性和連貫關系,通過經絡進行治療是中醫治療學的最大特點。針灸療法是中醫治療的主要內容之壹,更重要的是作用於遠離疾病的穴位,以打亂和改變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
5.我們可以根據經絡表裏的關系來治療。如脾胃、膽肝等。,這也是中醫治療方法的特點之壹,用在針灸療法中更為明顯和突出。
6.適用於全身性疾病和遊走性疾病,可根據壹般病情和疾病的特點和特點進行治療。
(3)傳統特色點
比如腎俞、氣海可以強基固元,李三、中脘可以安神養胃,苦味可以取膽俞、陽陵,甜味可以取脾俞、陰陵,盜汗可以取銀棉,治腫可以取靈臺,等等,這些都要靠平時的經驗積累,用起來就能拿起來。
(4)臨床經驗要點
若百會、腎俞同用,可長期用於養陽、治遺尿;風池穴和陽陵穴能減少逆風,立即降低血壓;耳尖可治全身百病,舒蘭可專治腸癰。肩井能像神壹樣消除瘰癧,吊鐘能止鼻血,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補充驗證的。
(5)天人相應點
人類的生理活動總是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密切相關,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之壹。在針灸臨床中,無論是局部還是近處,或者是遠處還是經絡沿線,患者始終是主體,周圍的外界環境還沒有統壹考慮。在“經絡流註”、“動光定位”、“臟氣法”幾種取穴方法中,是壹種以天人相應理論為指導,以沿陰陽調整氣血為主體的高級針刺方法。《子午流註》的內容在自己的書中有專門介紹,其不足之處在另壹本書《針鐸》中。
(6)病理反應點
有些內因必然是外因,所以臟腑疾病往往可以在體表的某些特定部位出現壹些病理反應物和現象。即體表的病變也可在近處或遠處有壹些反應,如小紅點、小黑點、局部皮膚凸起凹陷等。或者按壓體表某壹點時,手指下會有空虛、硬結、繩狀、舒適、壓痛。急性炎癥中小紅點最常見,尤其壓痛反應最為重要,故另作特別介紹。
另外還有熱敏點反應,也要選。古代有壹種神燈點燃法,就是用辛溫透入之品,卷成藥,點燃,繞患處緩緩移動,熏之。當光線到達壹個敏感點時,每壹次火焰下沈,局部的熱感覺也滲透很深。或者用艾條點燃,慢慢抽。當它被熏到壹個敏感點時,也能使熱氣感覺深入內部或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如果找到了,這就是最好的艾灸點(或針)。低阻反應也類似於這種方法。
二、壓痛點的臨床應用
先說壓痛點的歷史淵源。壓痛點的出現和正確應用,對臨床各科的診療都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艾灸針的治療作用,在很多古代文獻中早有記載。如《蘇文苗倫茨》說:“惡客在兩臂掌間,不可屈。刺到腳踝後,他要先用手指按,很痛,而且是刺。”《靈樞·五泄》:“邪在肺則膚痛,寒熱則氣,喘,汗,咳,動肩背。拿在中外關節和背部旁邊,用手按,就是壹刺。《外太》卷十九,中書曰:“腰背痛主不宜俯臥...背部悶悶不樂,導致脅痛...俠客若痛,按其手,艾灸立之。”他的書沒有這本書好。尤其是《資生經》這本書更註重壓痛點,稱之為“病體感到最酸痛的地方”。可見,壓痛點的發現和應用在中醫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實踐基礎。
(壹)壓痛點規律。
尋找觸痛反應,壹定要心中有數,可以按照壹定的規律伸手去拿。我們不能在病人周圍摸索,但壹般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尋找。
1.遠程反應。
(1)特定區域: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在身體的某個區域可以有相同和相似的反應。如果我們對特定的反應進行治療,我們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這些是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胸椎,尤其是第五至第七椎骨及其兩側。古人的四華、八華穴,騎竹馬灸,灸哮喘,惡心,惡瘡瘰癧,都是在這壹帶進行的。而且所有的病都是不治之癥,也在這個範圍內。因為背部的這個區域正好在心的後面,背部是陽,而心是陽中之陽,所以作者把這個區域稱為“陽區”,可見其重要性。而且由於這個區域肌肉豐富,位置隱蔽,安全有保障,是化膿灸取穴的最佳場所,值得重視。
(2)對應腧穴:除了身體的很多疾病可以在背部督脈和膀胱經上反應外,其余基本與疾病的對應腧穴壹致。比如面部疾病的穴位大多在手足陽明;側頭耳前後病多在手足少陽和手足太陽;胸腹部多在手足陽明、少陰;胸脅多在手足有少陽、厥陰;其他臟腑也可以大致相當於它們的穴位。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經絡穴位系統去尋找反應點的存在,並不完全壹致,總會有壹定的偏差。原因有幾個:壹是生理差異,反應點壹般以生理點為基礎,每個生理點不可能因為個體差異而相同;二是病理差異,由於病變的部位、性質、各種因素不同,其反應點也相應變化;再次,現代人用的穴位位置也是相互不壹致,無法與現實相符。所以只能把握它的大概範圍,不能照本宣科。
(3)對應部位:當某種疾病生活在身體的某壹側時,患側壓痛或其他反應大多強於健側,或只能在患側看到。如果病變的左右兩側難以區分,則反應多見於身體中部,也見於左右上肢的對稱穴位。
2.近距離反應。更常見的是在接近患病區域時發生反應,臟腑器官的舒舒與其所屬器官的大致相等。當他們遭遇患者時,可以先在相應的舒舒反應,比如肝膽疾病可以在肝俞、膽俞、祁門、日月反應,這是近的,如果出現在楊淩、中峰等地,則是遠的。但是,如果膿腫周圍有什麽特殊的敏感性,那當然是近距離。如《擇醫大全·灸癰法日》:“以壹指自四面按瘡處為根,即深而自覺輕按,即此灸。至於拿遠的拿近的,還是拿遠的和近的壹起,看情況。
(二)壓痛點的存在形式
壓痛點的強弱、大小、數量、深淺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有時可以特別強烈,往往可以被患者自己感知或被患者無意中觸碰到。最大的可以有手指大小,最小的可以像綠豆芝麻。最少能找到壹個地方,最多能找到五六個地方。最深的可以在肌肉深處找到,必須用力按壓才能找到。最淺的可以通過觸摸皮膚感覺到。病情越嚴重,壓痛越多、越大、越淺,越少、越小、越深。等病好了,反應點也就消失了。如果癥狀有所改善或自覺恢復,如果壓痛仍然存在,說明有復發的可能。
(3)尋找壓痛點的技術
總的來說,主要是先在後面探索。讓病人露出背部,雙手交叉過肩,身體微微前傾,使肩胛骨分開。首先,進行目視檢查。如有變色、變形,直接用指尖按壓,經常壹摸。常規的方法是先用第壹指腹(兩個中指都可以)沿脊柱中央從上往下按壓,再沿脊柱兩側按壓。用力要均勻的慢下來,這樣才能找到表面的反應。再從下往上小心的推,力度要大壹點,這樣才能找到皮下組織和肌肉部位的反應。按壓時不要使手指向前跳躍。上下壹次就好。如果按壓次數太多,病人感覺很累,但不容易發現。力度要合適。如果用力過大,可能會出現假陽性反應,如果過小,壹些微小的深層壓痛就不容易捕捉到。如果發現什麽,要用壹個手指識別,然後做標記。在腧穴對稱的情況下,應同時探查兩側。
(4)壓痛點的選擇
壹個疾病可以在幾個或同壹個經絡上有幾個壓痛點或其他病理反應。如面部膿腫可發生在陽明經的合谷、手三裏、曲池等處,也可發生在陽明經的倉、頂、假窗、李三、至陽、靈臺等處。這些反應有強有弱,有遠有近,是全部用還是單獨用要區別對待。經驗證明,如果幾個壓痛點可以出現在不同的或同壹條經絡上,就沒有必要全部使用。原則上先用強的或近的,弱的和遠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最好是分別使用,而不是同時使用。如果直接艾灸,1 ^ 2點就夠了。溫和灸可以分幾次施,也可以輪流施。
多數情況下可出現壓痛,但不是所有疾病都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了,但由於知識和經驗的限制沒有被發現,所以不應該拘泥於反應點,而應該因病選擇。如果選穴得當,效果同樣不錯。所以在掌握反應點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因病選穴的規律。
(5)壓痛點的應用方法
壹旦發現並確定了壓痛點,就可以通過直接灸、間接灸、溫和灸、拔罐、切埋等多種方法來影響和作用。直灸是治療老病最有效的方法,其他任何壹種方法都可以用於新病。
三、對禁灸穴位的認識
(1)古人對針灸的認識不盡相同。
在艾灸或針灸的應用中,選擇穴的位置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用得好,自有效果,用得不好,就會釀成大禍。因此,蘇文的《蟄禁論》說:“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絕不能忽視它...從中我們得到祝福,從中我們受到責備。”因為艾灸和針灸是兩種刺激方式,禁針者未必禁灸,禁灸者未必禁針。所以古人分別有針灸穴位,都很重視,但每本書裏的內容都很不壹致。故吳曰:“或問、銅仁、、四人之筆記書,應循其壹?”目前在壹些針灸考試題目中,禁止將針灸作為考試內容之壹,但恐怕連命題人自己也說不清以什麽書作為標準答案。
(2)禁止艾灸的穴位應根據艾灸方法的種類分別對待。
壹般來說,針灸的危害大於艾灸,艾灸也要因灸的種類不同而區別對待,切不可壹概而論。古代禁灸的穴位主要是指直接灸,所以說“禁灸的穴位”比“禁灸的部位”更恰當,所以對於直接灸。第壹,所有面部部位,無論什麽穴位都禁止;第二,身體暴露的部位不要用或少用,即要征得患者特別是女性的同意才能使用。第三,只是在關節處,最好不要用,已經有人因感染而致殘了;第四,要道在手邊,如經曲、重陽等穴,切忌;第五,手腳的重要部位,如手腳的手指和手掌;六、身體隱蔽的地方,如腋窩、會陰等地方,灸瘡發作不便;七、特殊部位,如牛奶、神闕等。以上主要是說,在直接灸中,由於灸瘡的位置會產生壹些後果,對生活休息有不良影響,所以不必受穴拘。《百合梅花詩話》對此有簡要說明,摘錄如下,供大家參考。
針灸必須透穴,針灸要分開。
很難遵循不同的理論,所以我今天選擇為妳說:
治療疾病的穴位有很多種,選擇安全的適合自己。
囿於古代的理論是不合適的,不使用就會失去意義。
臉上各點火難,艾灸瘡疤難熄;
腋下、手肘、手掌艾灸也有難度,坐起來很痛,不舒服;
應小心艾灸動脈針,傷其肌腱,防止出血;
背部多艾灸針略深,胸腹部淺針是妙招;
腹部穴位不適合懷孕,腳的陰陽也可以識別。
路過世博,可以用仁。
在隔灸和溫和灸被廣泛應用的今天,上述直接灸的禁忌範圍自然大大縮小,或者說七柱禁地基本不復存在。我們肯定沒聽說過有禁止艾灸的點,甚至不敢施任何艾灸方法。那不是因為噎著了嗎?所以,要想知道某個穴位是否禁止艾灸,首先要認清艾灸方法的種類,才能有正確的答案。
(3)腧穴對艾灸和針灸區別的具體作用有待探討。
針灸要用在任何部位,艾灸要用在任何部位,針灸要用在任何疾病上,艾灸要用在任何疾病上,這是普遍合理的。但關於艾灸任何穴位和應禁止針灸的觀點和經驗並不多,文獻也比較缺乏。雖然“千女”曾經有“知如石門”和“關元”兩個點,各隔壹寸,但關元的主婦無子,石門是終身繼承人。神庭裏的壹個點,就在額頭上,刺的時候讓妳瘋狂,灸的時候越瘋狂,越微妙,怎麽能輕視。“但是還沒有得到廣泛的驗證。這也是艾灸針灸領域有待探索的奧秘,期待在這方面有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