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四川省的文化考古機構和高校先後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調查和發掘,開展了涉及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現已初步揭示,夏商時期我國西南成都平原存在壹個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中心,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與中原夏商文明和除中原夏商文明以外其他地區的方文明密切相關;其主要文化內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它具有政治中心的性質,其規模超過了鄰近的城市遺址;2.高度發達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和黃金冶煉加工技術;有相當規模的玉石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加工技術;3.有夯土城墻遺址,分布範圍3至4平方公裏;4.自然水系的合理利用和管理;5.有比較完善的宗教儀式和祭祀制度。這些重要內容構成了三星堆遺址的主要文化內涵。?
在過去的調查和發掘中,三星堆遺址被稱為真武宮遺址、橫梁子遺址、月亮灣遺址、中心遺址等。因為屬於同壹個遺址群落,1980後被命名為三星堆遺址。?
近年來的調查表明,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崖子河南岸大堰村至西外鄉高建村的臨河高臺上,馬牧河南岸三星堆村周邊的高臺上也有較為集中和豐富的文化積澱。遺址的集散地是真武村和三星村。?
圍繞三星堆遺址,在廣漢、什邡、彭縣、新都等地區,先後調查了相當於三星堆上層文化的十余處古遺址,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廣漢金隅鄉石佛寺遺址、興隆鄉煙堆子遺址、什邡市人-新安遺址。三星堆遺址周邊壹般遺址的發現,顯示了三星堆遺址在周邊古遺址中的政治經濟中心地位。
首先,考古發掘
三星堆遺址發現後,華西大學的葛和林於1934年開始了三星堆遺址的首次考古發掘。1963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聯合發掘三星堆遺址;1980以來,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系與廣漢市文化部門合作,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十余次試掘發掘工作。前後,* * *揭露了約4000平方米的文化遺存,並嘗試挖掘了1,000平方米的城墻夯土。比較重要的有1980?986年三星堆壹、二、三區發掘;1986三星堆二區兩處祭祀坑發掘;1988?989年發掘東城墻;1991?992年發掘西城墻;1995年南城城墻發掘:1997 165438+10月?1998年5月,仁勝村土坑墓發掘等。?
現已基本查明,三星堆遺址包含兩類文化特征和傳承關系不同的遺存:壹類是三星堆早期遺存,或稱三星堆遺址壹期文化,其相對年代約為中原龍山時代;另壹種是三星堆晚期遺存,即三星堆文化第二至第四期,或三星堆遺址上層文化,其相對年代大致為至日夏至商代末、周初或更晚。?
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早期遺存在四川盆地分布廣泛。綿陽扁鵲山、巴中月亮巖、通江古雷村和漢源獅子山都屬於這壹時期的遺跡。成都平原也發現了相當於三星堆壹期的遺址,包括新津馬龍寶墩遺址、都江堰青城鎮邙城遺址、溫江縣萬春鎮魚鳧城遺址、崇州市雙河古城遺址等這些遺跡被命名為寶墩文化。在這些遺址中發現了夯土城墻,規模很大,面積達20?0萬平方米。這些古城的發現表明,在三星堆壹期,蜀人正在從原始公社向文明社會轉化,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城邦組織,為夏商時期高度發達的三星堆古蜀文明奠定了基礎。
以三星堆二期至四期為代表的晚期遺存,不僅廣泛分布於盆地內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地區,還分布於川北嘉陵江、川西南青弋江和大渡河流域。此外,三峽地區的商周遺存中還存在著濃厚的三星堆文化因素。陜南、鄂西的漢中地區,同樣受到三星堆文化的影響。?
二、三星堆文化的總體特征
(1)三星堆早期遺址
三星堆遺址早期遺跡的壹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陶器。主要為泥質灰陶和砂褐色陶兩大類。在灰陶中,以泥質青瓷陶和灰白色陶為最多。褐色陶器有表面磨光的黑陶;有內黑外棕的黑陶,也有內黑外棕的。此外,還有壹定數量的橙色陶器。容器的造型主要有鋸齒邊罐、花邊邊罐、大翻領鐘罐、開口小孔圈豆等。其中不乏制作精美、表面拋光的禮器。陶器是手工制作的,但輪制也占壹定比例。多平底裝置和足圈裝置。有些平底裝置的底部很厚,看起來像壹個假圓。裝飾圖案有繩紋、籃紋、疊繩紋、網格紋、紋紋、線孔、細弦紋、齒紋等。?
2.石頭玉石。石器是主要的生產工具,以斧、鋤、鑿為主,造型小巧,加工精美。它反映了這壹時期已經脫離了粗放型的農業階段,出現了更高級的農業經濟。農業的高度發展對生產工具的精細加工提出了技術要求,同時也為後期制作精美的玉器禮儀用具準備了條件。?
這壹時期已經出現了玉璧、玉環、玉圭等小型玉器禮器。玉牙、玉錐、玉矛、蛋白石球等。在仁盛磚廠的墓葬中出土。?
3.建築施工。在地上挖壹條溝,築壹面木骨泥墻,把兩面墻上的草和泥抹在壹起,用火燒烤。?
4.宗教意識。房屋地基處出現基坑,以青壯年或兒童為基石;聖仁磚廠遺址內發現了22座坑位相同的墓葬。他們中的壹些人被埋葬時四肢筆直,而另壹些人的骨架不完整,似乎被肢解了。有的坑中埋有被肢解的動物祭祀品,坑壁和坑底被反復夯打或拍打,坑內的人體和動物祭祀品似乎也曾被夯打或拍打過。這是壹種特殊的葬法,其性質有待進壹步研究。?
5.城市的外觀:夯土墻已普遍出現在成都平原和三星堆早期的其他遺跡。這些古城遺址中的城市沒有壹個像三星堆古城那樣形成中央都城,只有三星堆早期遺存發展成為蜀國的中央都城,並最終創造了三星堆晚期耀眼奪目的青銅文明。?
(2)三星堆晚期遺存
1.陶器。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陶器主要是帶砂的褐色陶器,也有壹些泥質灰陶和泥質橙陶。器皿形制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圓足豆、平底底盤、圓足盤、鳥頭柄、圓柱、甕、器皿蓋、紡車等。素陶很少,有壹定數量的拋光黑陶。裝飾圖案主要有繩紋、附加絨紋和雲雷紋。時代相當於二裏頭到二裏崗的下段。?
中期陶器仍以混砂陶器為主,以灰褐色和黑灰色為主。此外,還有少量泥質灰陶和泥質紅棕色陶。第二期除了常見的造型,還有新的造型,如雕像、形、形等等。在這壹期的晚些時候,還出現了壹個尖頭底杯和壹個底座。這壹時期的小平底罐由早期的弧肩變為圓折肩,由薄卷唇變為尖圓唇,腹部變淺呈碗狀;高柄豆由直柱柄變為竹柄或線性柄,展現了現實的足尖。素陶比早期多。繩紋主要有粗繩紋、凹弦紋、附加樁紋、網格紋、刻孔、雲雷紋等。時代相當於二裏崗上層壹、二期(鄭州白家莊期)到殷墟早期(殷墟壹、二期)。?
晚期的陶器以褐陶為主,帶砂,泥質灰陶比例大增。也有壹些紅棕色的陶器和黑棕色的陶器。中期基本使用常見的器械類型,但器械形狀變化較大。幾乎所有的小平底壺都演變成了小平底壺,有的則演變成了尖底杯。腳的胎壁厚,腿細長,乳頭堅實。陶器有許多素面,紋飾主要是粗繩紋和凹弦紋。粗繩紋表面多為光滑,凹弦紋多應用於器物的頸肩。此外,還有額外的樁模式,網模式,孔,雲雷紋等。年代相當於殷墟晚期(殷墟三期、四期)至西周早期。?
2.玉器和石器。這時出現了大量的玉器禮器,斧、矛、鑿、重等許多工具都不是實用工具,而是禮儀工具。工具禮儀是三星堆晚期遺存的壹個重要特征。比較集中的發現在1929的玉坑,1986的壹號、二號祭祀坑出土的玉器,1984、1987真武倉庫出土的玉器。?
這些出土的玉器可以列入該遺址的分期範疇。1984年,真武倉庫也發現了1件二裏頭形狀的玉張。1987年真武倉庫出土壹座祭祀坑。除兩件青銅飾品外,坑內還出土了玉雕、玉鑿、石崖等數十件玉器。其中,石墻按降序擺放在祭祀坑內。這個坑的年代相當於三星堆遺址二期(二裏頭至二裏崗下階),說明三星堆文化在這壹時期有比較完整的祭祀禮制。?
1986年,三星堆以南發掘了兩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其中,壹號祭祀坑出土玉器近200件,二號坑出土玉器100余件。經過整理研究,可以知道壹號坑的張羽和漁歌有的年代更早,有的可能早於二裏崗期,有的可能早於二裏頭晚期至二裏崗下段。1號坑其余玉器大致相當於殷墟壹期;第二個坑中玉器的年代在殷墟二期。?
這壹時期的玉石器的特點是:壹是器物的形制大小兼而有之,如玉璋,長達150 cm,小的只有3 cm左右。大石頭直徑70 cm左右,小的才3?厘米。二是以工藝精湛著稱,如玉壁、玉雕等。大部分的孔都有非常精確的凸起周邊,在肉的兩側銑出幾個凸起很重的同心圓,凸起的線條極其精確圓潤。張羽和玉哥長70-80厘米,硬度6度左右,但兩邊邊緣極薄,邊緣線準確流暢。有的玉器上雕刻或刻有非常精細、生動的裝飾圖案,用堿性植物汁作腐蝕劑塗在玉器上,將裝飾圖案浸漬。第三,玉料種類繁多。經巖石類型鑒定,除軟玉、碧玉、琥珀、瑪瑙外,還有陽起石蛇紋石、陽起石角閃石、陽起石透閃石、蝕變白雲石大理巖、白雲石板巖、矽質板巖、蝕變灰綠巖、蝕變基性巖、豆石、片麻巖、安山玢巖。?
3.青銅器和金器。相當於三星堆遺址二期的青銅器,主要有鑲嵌綠松石的青銅飾品和青銅虎。?
三星堆遺址的兩個大祭祀坑裏出土了三四百件青銅器。壹號坑出土的種類有人頭、人面、人面具、跪像、龍形擺件、龍形圓柱器皿、虎形器皿、葛、真、齊形方孔壁、龍虎像、羊像、花瓶、器皿蓋、盤等。壹號坑的埋藏年代相當於殷墟壹期,壹號坑的青銅器最早能達到二裏崗壹、二期,晚期在殷墟早期,但沒有比殷墟更晚的器物。壹號坑出土的青銅器可以追溯到三星堆遺址壹期。?
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銅像、跪像、人頭、人面具、動物面具、動物臉、神龕、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飾、青銅方、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造像等。二號坑的埋藏年代大約在殷墟三、四期之間,出土青銅器都在殷墟二期的年代範圍內,但有早晚之分,可分為兩組:早期組相當於殷墟早期,晚期組相當於殷墟晚期。二號坑在分期上相當於三星堆遺址的三期。?
兩個坑出土的青銅器中,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遊青銅文化的風格外,其他器物的種類和形制都具有極強的地方特色。這些青銅器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商代中晚期(前14?1世紀)蜀青銅文明豐富多彩的文化特征。?
三星堆青銅器的特點是有大量的人物、鳥、獸、蟲、蛇和植物。青銅人頭、人面、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銅像和跪像代表崇拜者和主持祭祀的人;青銅動物面具和扁平的青銅動物臉,眼睛突出,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以模仿植物為特征的青銅神樹,反映了蜀人崇拜植物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是早期蜀人最重要的精神世界。?
三星堆青銅器的重要特點是形制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雕像高2.62米,重180多公斤。它由三部分組成:壹個梯形底座,壹個方形平臺和壹個雕像。人們戴著動物臉形狀的高冠,穿著三層衣服。最外面的衣服類似於“燕尾服”,手臂橫舉,雙手呈祭祀狀。如此高大的銅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絕無僅有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動物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其誇張。方臉看起來像人,又像野獸,方形的大耳朵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它的臉非常猙獰,奇形怪狀,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聖樹高384厘米,樹上有九根樹枝。鳥兒棲息在枝頭,果實垂掛在枝頭下,壹龍扶樹在樹幹旁下。它生動而神秘,具體地反映了古代扶桑神話的形象。?
壹號和二號祭祀坑分別屬於商代中晚期。大量精美青銅器的存在,說明三星堆遺址處於鼎盛時期。三星堆青銅器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甚至是夏朝。1976年,在三星堆遺址以北的高片鄉發現的壹個坑中,出土了壹件類似二裏頭文化的青銅飾品。1987年真武藏寶出土的祭祀坑中出土兩件青銅飾品。青銅是二裏頭文化特有的青銅器,在商代文化中從未有過。有學者推測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飾品年代為二裏頭晚期至商代早期,說明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或夏朝。?
三星堆遺址的金器是商文化遺址中最豐富的。第壹,種類繁多,如金杖、金面具、金箔虎形擺件、金箔魚形擺件、金箔張形擺件、金箔帶擺件、金塊等。第二,它有壹個大的身體。壹號祭祀坑出土的金杖有壹根是純金皮的,長142厘米,重400多克。上面用雙鉤雕刻有魚、鳥、神、箭等圖案。圖案的意思大致是:在神的保護下,箭射中魚,鳥背著魚身背箭桿。這是權杖,也可以看作是魔杖。傳說蜀王魚鳧以漁獵聞名,所以後來的神把他奉為神。這根金杖可能和魚鳧傳說有關。壹號坑和二號坑出土了金面具。二號坑出土的部分銅頭上覆有金面具,構成金面銅頭。可以推測出土的金面具原來是貼在銅頭上的。壹號坑和二號坑出土的豐富金器也是三星堆晚期遺址的壹個重要特征。?
4.建築施工。三星堆晚期遺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長方形和圓形三種形式,其中以長方形和正方形居多。在原生地挖壕溝,在壕溝裏放木柱,用木棍或竹竿作墻骨,兩邊抹草泥成墻,用火燒烤墻。屋頂鋪上五花土,壓實。工作室壹般比較大,面積15?0平米左右。其中壹個大房子是8?7米,工作室23米,面積200平米左右。圓形房屋壹般不挖溝,而是直接在地面上挖柱洞,形成壹個圓圈,圓心用柱子立著支撐屋頂。柱子之間沒有墻,估計是幹柱建築。房子裏有壹個火塘。?
5.宗教祭祀。1986年7月和8月,三星堆遺址發現兩座商代祭祀坑。隨後,學術界對兩個祭祀坑的性質展開了大辯論。有人認為是祭祀坑,有人認為是器物坑,有人認為是地窖,甚至有人認為是葬坑。經過對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學術界壹段時間的討論,“祭祀坑”說已有所傾斜。通過對兩個坑出土器物的性質和功能的分析,發現兩個坑中埋藏的器物不屬於日常生活用具,也不屬於壹般的儀式祭祀用具,而只適用於大型祠堂使用的形象設置、祭祀用具和祭祀用品。兩個坑中埋藏的文物與同壹個坑中的文物年代相差很大。從器物的種類、用途、年代距離,以及同類器物的不斷發展來看,在文化面貌等方面沒有差異。,反映出它們是同壹個國家不同時代的兩個祠堂裏的文章。兩個不同時期的祠堂被破壞後,祠堂的重武器就埋在坑裏。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同壹個國家統治階級內部權力轉移,也就是改朝換代造成的。祠堂被毀後,舉行祭祀儀式,將祠堂的物件焚燒,埋於坑中。?
除了1986年夏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兩個大型祭祀坑外,1986年春在1號和2號祭祀坑西側還發現了兩個小型祭祀坑,坑內出土了青銅器和玉器,器物也有被燒的。這些情況表明,三星堆晚期留下的祭祀遺物在三星堆遺址分布廣泛。?
6.砌墻。在遺址的東、南、西三面都發現了城墻。雖然這些城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城墻的根基依然存在。調查和試掘結果表明,東城墻殘長1,000余米,原長估計約1,800米,北偏東1.2度。西城墻毀於鴨子河、馬木河,現長800余米,北偏東25度;程楠墻在中段轉向南,剩余長度約600米。整個城址北窄南寬,東西寬1600?000米,南北寬約2000米,面積約3?5?6平方公裏。城墻斷面呈梯形,墻基壹般寬約40米,頂部現有寬度約20米。墻由主墻(墻芯的主要部分)、內墻和外墻組成。主城墻呈梯形,用平夯法夯,兩腰鏟修,表面非常平整光滑,用圓棍硬。內側墻和外側墻采用分段夯築法,每段夯築到壹定高度,切割修整後再夯築。在主城墻的某些部位,土坯磚被用來增加城墻的高度,這是中國城墻建設史上最早使用土坯建造城墻的例子之壹。此外,內外城墻多為斜夯層。有的地方可以看到積木搭建的情況;有些夯層是用土堆積起來的,所以夯法比較隨意。壹方面說明城墻的建造離板式建築技術的出現已經不遠了;另壹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城墻體積較大,采用版本施工技術夯城墻無法滿足工程進度的需要。?
在城墻外面,發現都是20左右?壕溝0米,壕溝兩端分別與鴨子河、馬木河相通,形成了既有利於防洪救災,又有利於國防交通的綜合水系工程。可見,對水系的利用和管理是古蜀文明的壹大特色。?
城墻夯土中發現的陶片屬於三星堆遺址壹期(即相當於龍山時期)。在東城墻、西城墻、南城墻的試掘中發現,城墻夯土疊加在壹期文化層上,同時又被二期或後期文化層疊加。此外,壕溝沈積的地層主要為第三、四期,表明三星堆遺址墻體的建築年代為第二期(相當於夏至日商代早期),服役年代為第二期晚期至第三、四期(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
第三,三星堆文明在中國夏商文明中的關系、地位和作用。
古蜀國位於中國的西南部。關於蜀的歷史,除了甲骨文和《尚書·牧誓》之外,直到春秋戰國之交,才有文獻記載蜀與中原的交往。春秋戰國時期的蜀青銅文化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為人所知。至於夏商時期的青銅文化,學術界更是壹無所知。三星堆夏商青銅文明的發現和確認,促進了人們對1000多年古蜀文明的認識,填補了古蜀文化和古蜀史的空白。?
中國統壹多民族國家的格局形成於秦漢時期。其實這種大壹統多民族國家格局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基礎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奠定。在龍山時代,已經形成了各種大的民族。這些民族相互融合、交流、融合,最終建立了中國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傳說蜀國是封蜀後發展起來的,還有於生於,於嫁於土山的傳說。石牛和突山分別在舒拔那裏。這些傳說反映了蜀國與中原民族密切而古老的關系。夏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早期階段。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二裏頭夏文化陶器,以及類似二裏頭風格的青銅飾品和玉璋。傳說記載和出土資料表明,古蜀國的出現與中原民族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原青銅文明壹旦出現,古蜀人就吸收了中原青銅文明的因素。三星堆青銅文明作為中原之外的廣場文明,與中原青銅文明直接相關。?
仁勝磚廠土坑墓出土的玉錐,具有分布在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玉錐風格。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約是5000年前?在這200年間,三星堆出土的玉錐估計在4000年左右,說明在龍山早期或二裏頭時期,三星堆的早期居民不僅與中原地區有密切的文化聯系,而且與遠至長江下遊或太湖的居民也有文化聯系。這些重要發現拓寬了我們認識三星堆文化的視野,從巴蜀地區到中原地區,乃至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
商文明是中原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從三星堆文明中商文化因素的波動分析,也可以看出商文明對蜀文明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戈、張、琮、壁、環、戟等玉器和禮器中,大多帶有明顯的商文化因素。出土相當於二裏崗上層到殷墟壹期(約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5年?在4世紀的青銅禮器中,尊、蔔、盤、蓋等器形都是商代文化中常見的,器的紋飾也是商代文化的紋飾風格。到了殷墟二期(約公元前13世紀),大量具有獨特地方風格的器物出現在玉石器的葛、張。銅像雖與長江中遊及陜南漢中地區出土的商文化或類似器物接近,但器物的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表現出強烈的地方民族個性。這時,具有古蜀人特征的青銅文明已經形成。從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產生和發展來看,三星堆青銅文明不僅有其自身的特點,而且與中原地區的夏、商文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三星堆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中發現了殷墟女王墓出土的ⅰ型和ⅱ型玉圪玉器。相反,這種形狀的玉戈只在中原殷墟女媧墓中發現過。這說明這個玉戈是三星堆文化的特色器物,在殷墟善婦墓中見到的這個器物可能是三星堆文化影響的結果。?
中國商代青銅文明的壹個重要特征是青銅禮器,如尊、鼎、衛、壺、爵、角和簋。這些器物造型莊重,紋飾復雜,有威嚴感和神秘感,而以動物和人像為題材的雕塑則很少。尤其是獨立畫像的青銅制品,幾乎看不到。三星堆青銅文明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制品,如人像、人頭、人面具、制作神樹等,無疑豐富了中國商代青銅文明,填補了中國青銅文明的壹些空白。?
從商朝到商朝後期,中原是壹個強大的奴隸國家,是“千裏之外,民止於此,疆域無處不在”。商文明對周邊國家的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作為壹個遠離商朝的蜀國,有著自己的特點,有著與商朝不相上下的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這使得我們有必要重新評價商朝周邊地區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大量地下出土資料表明,中華文明是由多元耦合形成的。各個國家和民族經過長期的經濟文化交流,取長補短。終於出現了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古代文明。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副隊長、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
(編輯林翔)
三星堆文明中原始宗教的框架特征
趙殿增
三星堆考古的主要成果之壹,就是證明了從原始社會到古國形成階段,川西平原存在壹個古文明中心(1),許多研究者已正式稱之為“三星堆文明”。這個古老文明的壹個重要特征就是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精神文化,這說明當時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原始宗教體系。要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和價值,就要研究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從壹些出土文物所反映的三星堆時期特殊的祭祀習俗入手,對其原始宗教構成的特點進行了總體分析。?
壹、三星堆文明的幾種特殊崇拜習俗
三星堆文化的壹大特點是出土的表達意識形態的文物極其豐富,為我們探索當時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具體的線索。在城址、遺址、作坊、墓葬等遺跡和許多奇形怪狀的器物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因素,如構築的土脊、空心的高柄輕形豆、鳥頭柄和大量各種石墻,大多蘊含著原始信仰。其中,三星堆精神文化最突出、最集中的反映,是供奉祭神的祭祀坑中出土的壹批文物。?
三星堆遺址中心及其附近地區曾多次發現埋藏器物和禮器的長方形坑。目前學者多認為是祭祀坑(2),是反映三星堆宗教觀念和祭祀活動的重要實物例證。雖然關於埋葬的原因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壹致的是,坑內出土的文物主要是用來祭祀神靈的。
出土器物有畫像、神像、神獸、神樹、禮器、祭祀器皿等。都與當時人們的宗教祭祀活動有關。器物的造型極其奇特,從中可以看出三星堆文明中原始宗教信仰崇拜的壹些獨特色彩。?
代表人們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地位顯著,造型奇特,說明當時人們有壹種特殊的崇眼習俗。最引人註目的是眼睛突出的面具,比如大面具(K2②∶148)。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向前突出呈圓柱形,長達16?5 cm,直徑13?5厘米。另壹對凸出的眼罩(K2②:142;144),眼睛凸出如圓柱體,長9厘米,直徑10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包括菱形、勾雲、圓泡等十余種形態。周圍有榫孔,可以組裝或懸掛,單獨呈現,表現出對眼睛的獨特尊重。“眼睛”圖案常作為主題圖案出現在重要圖案的中央部分,如大雕像的肖像(K2②:149;150)王冠兩側和穿著法衣的肩膀中央有壹對巨大的“眼睛”。這些例子證明,眼睛崇拜是三星堆古代信仰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崇拜的社會內涵和精神實質是對蜀人始祖的崇拜,其特征是“望全眼”(3)。史書記載的蜀人傳說中的祖先叫“蠶叢”,其唯壹的體貌特征是“穆宗”。如東晉常渠所著《華陽國誌》中說:“蜀公蠶叢,因其豎目而為王”,其墓稱“豎目之墓”。三星堆中有大量的凸目和巨目形象,是蜀國始祖雕像的具體體現。用面具眼飾來表達祖先崇拜的觀念,是三星堆原始宗教體系中獨特的壹部分。?
在三星堆文物中,對人的“手”的誇張和神化尤為加強,表明對“手”的崇拜是當時另壹種獨特的信仰習俗。這種現象首先體現在青銅人像上,比如大立像(K2②:149;150),有壹雙比例超過兩倍的大手,握在視角焦點前的顯著位置,做出犧牲的手勢(有人認為是“捏手指”的手勢)。小壹點的(K2③∶264)和成年人的手勢壹樣,除了兩個小指翹起來,更像手勢。上帝?/ca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