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茶學經典介紹

茶學經典介紹

壹、古今茶經概述從我國唐代陸羽出版的第壹部茶經陳宗懋出版至今,已有1991多年。在1200年間,各朝代、各代出版了許多關於茶書的經典著作。這些作品內容豐富,從科學到經濟學,從哲學到文學。作者從帝王到平民,不拘壹格。這壹時期的茶書有13種,目前有4種。最著名的是陸羽的《茶經》,這是第壹部,水平很高。它全面總結了唐代前後有關茶葉的知識和經驗,生動描述了茶葉的生產、品鑒和茶事,深化和完善了飲茶的深層審美和文化內涵,被稱為古代茶事百科全書。

《茶經》之後還有裴文的《茶經》、張的《煎茶經》、蘇庚的《十六湯》、文的《采茶錄》等,但多為專題討論。比如張的《煎茶水記》,主要講的就是用水泡茶。這期間的茶書有31種,現在有12種。看他的書,特點是很多地域性、專業性的茶書。除了大觀茶論和《茶經》之外,還有14種屬於這兩類。比如《北苑茶錄》是專門研究建安茶的,《茶具圖贊》是專門研究茶具的。

這壹時期最著名的茶書是宋徽宗和趙霽寫的《大觀茶經》,他們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300多位皇帝中唯壹寫茶書的人。鬥茶在宋代蔚然成風,《大觀茶論》對鬥茶進行了詳細的記載,程序復雜,要求嚴格,技藝細膩。

除了大觀茶論,還有丁偉宋代的《北苑茶記》、蔡襄的《茶記》、沈括的《當朝茶法》、唐庚的《鬥茶記》、桑慶的《茶續經》。明朝是中國出版茶經最多的時候。250年間,出版了68種茶書,現存33種。明代是“千古飲茶派”改革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棄團茶、倡散茶的改革,對我國制茶的發展和名茶的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改革呼喚茶人寫出符合時代需求的茶書。明代茶書有三個特點:壹是重視對前人成果的繼承和發展,也重視對前人資料的收集。比如朱友賓的《茶經》是集前人關於茶的著作,而塗本的《茶經》則是由陸羽的《茶經》、《蔡襄的《茶記》等十幾本茶經匯編而成。林大壽將張的《煎茶》、歐陽修的《大明水記》、《茯茶山水記》編輯成《茶經水辨》;第二,有些茶書另辟蹊徑,對以前的茶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朱權的《茶譜》,反對蒸青團茶摻各種香,主張單蒸綠葉茶。第三,對前人經典的修改和刪節很多。例如,鄭宇的《茶經全集》是通過編輯和刪除他人的茶經而編纂的。

總之,明代茶書是抄襲與創新的結合,與時代緊密結合。從最後壹個封建王朝滅亡到現在,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壹個是1912轉1949。這37年間,由於戰亂,百姓貧困,茶園雕零,茶文化陷入低潮。只出版了65,438+00本書。其中壹本是美國人魏健·Ux翻譯的《茶經全集》。值得壹提的是,這65,438+00冊書中有3冊是當代茶聖吳覺農撰寫的,他還組織翻譯了《茶經全集》。

第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茶文化在這壹時期開始恢復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空前繁榮,成為中國歷史上茶學發展的最好時期。據不完全統計,這55年間出版的茶書(包括港臺出版的)超過600種,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涉及教育、飲食、醫藥、倫理、哲學等諸多方面。

綜上所述,隋唐五代共出版了13種中國茶書。宋元出版33種;明代出版68種;清代出版17種;現當代已出版600多種;* * *約740種。

二、幾部有代表性的茶經

到了唐代,引進了《茶經》、《煮茶經》。

到了宋代,引進了大觀茶理論和茶誌。明代在《四書》(即《茶記》、《茶譜》、《茶書》、《茶解》)中介紹了《茶書》。到了清代,茶經續書問世。

目前引進《中國茶經》、《中國名茶誌》、《中國茶典》和壹套茶葉系列。寫於公元780年,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壹部茶經。全書分為三卷,約7000字。本書從多個方面對唐前及中唐時期的茶學進行了總結和論述。《壹源》闡述了茶的起源、茶樹的生長特性和茶的功能。《兩個工具》介紹15采茶制茶工具。“三創”描述了采茶時間和制茶技術。“四器”介紹了當時使用茶葉的26種器具和方法。《五煮》介紹了煮茶的方法。《六飲》說飲茶始於神農,聞於周公,盛於唐代,並介紹了飲茶的方法。《七事》介紹了壹些與茶有關的人、事、文獻。《八果》介紹了唐代的八個產茶區。“九觀”是指泡茶、煮茶的器具什麽時候可以省略,什麽時候不可以省略。《十圖》就是用白絹把以上九個方面的內容畫出來,看起來壹目了然。

《茶經》是壹部茶葉百科全書,內容涉及生物學、栽培學、制茶學、分類學、生態學、藥理學等。《茶經》還記載了唐代以前的神話、寓言、史記、詩歌、傳記、地理等書籍,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庫。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第壹部茶學經典著作。比日本第壹部茶學著作《吃茶養生》(日本榮禪師11965438出版)早4165438年,也比《茶經大全》(美國威廉·烏克斯著,1935年出版)早4165435年,這三部茶學著作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三部茶學專著,是

《茶經》的作者陸羽,生於唐玄宗二十壹年(733)。他是壹個棄兒,被湖北天門西塔寺的智吉和尚收養。12歲之前是寺裏的小和尚,後逃出寺在戲班學戲。天寶十年(742),結識禮部大夫崔,受資助進行茶檢。從學習考察到撰寫《茶經》用了38年。陸羽從壹個棄兒變成了世界聞名的茶葉專家,影響了全世界,被世人稱為“茶聖”和“茶神”。卒於唐貞元末(804年),享年765,438+0,葬於湖州竹山。唐代張所作,成書於公元825年左右。主要內容是陸羽在考察茶葉的同時,考察了全國的名泉、名水,排出了20個制茶最好的名泉。為了增加名泉的可信度,書中還寫了壹個魯豫認水的故事。湖州刺史李繼清有壹次從湖州到揚州。魯請魯豫喝茶,命軍士取江南之水。中士去河邊取水。他回來的時候,因為船顛簸,到了岸邊桶裏的水就剩壹半了。中士害怕他的主人會責備他,所以他在河邊把它裝滿了。魯豫嘗了水後說,這不是南零水。李繼清不相信。魯豫把桶裏的水倒了壹半,才嘗了嘗,說這是南零水。李繼清不知道為什麽,每個人都欽佩他。

張,河北莘縣人,唐元和九年進士。他出身宦官家庭,喜歡喝茶評水。宋帝趙霽編輯,完成於1107。全書2900字,正文分為20篇,包括產地、季節、采摘、蒸制、制造、鑒別、白茶、滾筒、燈、蘆葦、瓶、瓢、水、點、味、香、色、藏焙、品茶、外焙。詳細討論了它的起源、加工和烹飪。在色香味的評價上,《大觀茶論》比陸羽的《茶經》更加清晰細致。在茶道精神方面,陸羽提出了“勤儉”,趙霽提出了“寧靜”,進壹步深化了境界。這是宋代品茶更深入的客觀反映。

《大觀茶論》的作者是北宋第八任皇帝趙霽。這個人生活奢侈,治理國家無能。最後,他被金兵俘虜,死在吳國成(今黑龍江依蘭)。但他是壹個浪漫的文人,琴棋書畫各有千秋,尤其是詩詞書法。25歲寫出《桃鴿圖》,成為國寶。他是中國唯壹寫茶經的皇帝。蔡祥。這本書是作者在宋至平元年(1051)送給皇帝的。全文約1000字。宋代以北苑茶為主要貢茶(產於福建建安),蔡襄為福建轉運使,監管北苑貢茶的生產。他曾說自己獻了壹個龍組茶,然後給皇帝做了壹個小龍組,深得皇帝賞識,所以以善知會泡茶而聞名,所以皇帝經常問他壹些關於建茶的問題。然而,陸羽的《茶經》並沒有談到建茶,而丁偉宋代的《茶圖》只談到采茶。於是我寫了壹篇品茶錄,呈給皇上答疑解惑。全書有前言和後記。中間的正文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是關於茶的,第二部分是關於茶具的。序言是寫他為什麽要寫《茶記》,序言是寫他上奏皇帝的《茶記》手稿被大臣竊取,後來購買出版,但錯誤很多。所以經過修改,於至平元年(1064)五月刻在壹塊石頭上,永久流傳。

另壹部《茶經》是明朝張遠在1595年左右寫的。全書1500字,分23節,包括采茶、儲茶、烹煮、分湯、浸泡、飲茶、色香味、茶葉變得不能用、泉水井水不宜用、茶杯、布擦、茶盒分離、茶道。每壹節都很短,有的只有幾個字,但文筆簡潔,有新意。很多內容都突破了陸羽《茶經》中的提法,比如對土壤的認識。這本書簡明扼要地講述了炒綠茶的方法。並指出茶葉品質與制茶的關系,這是茶葉加工的壹大進步。在泡茶上,我提出了與蔡襄不同的觀點,提出了“湯須五煮,茶起三奇”的觀點。五個沸騰點分別是:蝦眼、蟹眼、魚眼、蓮珠、沸騰,“初聲、轉聲、振聲、驟聲、寂靜”,我們要聽它們的聲音來看它們的湯。“三絕”是放茶的順序,即“上投、中投、下投。”這三種拋茶法至今仍在使用。也建議先用溫壺泡茶。品茶的時候,少是最重要的。“獨啜為神,二客為樂,五六為潘,七八為施。”

《茶記》對茶葉的色、香,泡茶所用的水、器具等進行了詳細的科學論述,是在陸羽《茶經》基礎上的突破和創新。在書的最後壹節提出了“茶道”,並高度概括:“茶道煉之即成,存之即幹,泡之即凈。”張遠是古代第三個提出“茶道”壹詞的人(壹是唐代皎然“誰知茶道皆真,唯有丹秋如此”,二是“所以茶道盛行”),也是最全面的人。這本書可以說是古代茶藝的全集,對茶藝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建議茶館老板抽空看看。明二十五年(1597)徐慈義所作。全書約4700字。共有36個板塊,包括制茶、古今制茶、炒茶、收藏、設餐、取、包、每日設餐、選水、啜飲、談客、茶館、男生、飲時、不易用、好朋友、旅行、權宜、宜節、考試。這幾章是根據作者的經歷寫成的,提出了“名山以茶聞名”的觀點。總結了炒制綠茶在制茶方面的優勢。提出了茶葉的保存方法,具體實用。泡茶的方法科學實用。書中還首次提出了茶寮(茶館的最初類型)的基本設定。

茶人舒在最後的《考本》中提出了“茶道”,把飲茶從物質提升到了精神。

作者徐慈意,南山錢塘(今杭州)人,識字,善作詩,喜集奇石,嗜茶。他長期住在茶園裏,會種植,會制茶。它是清代最大的茶書,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茶書。它有654.38+百萬字的體積,幾乎收集了清朝以前所有的茶書資料。之所以叫《續茶經》,是因為它按照唐代陸羽《茶經》的寫法分為三卷,即壹之源、二之器、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事、九之策、十之圖,最後附壹卷茶法。

《續茶經》將收集到的茶書按照10內容進行了整理,方便讀者收集對比,並保留了部分失傳的茶書。所以《四庫全書》的總論內容提要說:“自唐代以來的幾百年間,歷代產茶之地、制茶之法不同,炊具也從古代到現代各不相同。所以按陸羽的說法,其書雖古,其法今不可行,作壹補充,頗有實用價值,吸引無數富民。”這本書很值得壹讀。

陸延燦,嘉定人,曾任崇安(今武義市)知府。在茶區為官,善品茶,采茶,蒸茶,品湯,候火。在現代茶書中具有代表性,在綜合茶書中具有較高水平。由國內50多位茶葉專家歷時三年編撰而成,出版號1992。全書分為茶史、茶性、茶類、茶技、飲茶、茶文化和附錄7,字數最多* * * 1.6萬。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茶的起源與傳播,茶的性質與功能,茶的種類與顏色,茶的栽培與儲藏,茶的味道與習俗,茶與文化的關系。這是壹部經典作品,突出了重點、簡單性和復雜性。全書體現了當代中國茶學在廣度、深度和準確性方面的最高水平。是繼唐代陸羽《茶經》出版1200多年後,又壹部具有現代水平的新茶經。

值得壹提的是,後來出版了兩部大型的茶葉書籍,壹部是《中國茶葉大辭典》,另壹部是《中國名茶誌》,都是2000年2月出版的。兩者都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茶葉專家編撰而成。《中國茶葉詞典》收錄9972個詞條,1017種名茶載入《中國名茶誌》。

  • 上一篇:蘇州園林有哪些園林?
  • 下一篇:蒲岐四大古城有哪幾個,它們的歷史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