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趙萌(今鄂爾多斯市)。蒙古語“Ik”,即大;這裏的“趙”指的是寺廟。清代鄂爾多斯兩翼有六旗(六旗七劄薩克):左翼中旗(鄂爾多斯王旗或郡王旗)、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後旗(金航旗),再分右翼前後旗(劄薩克旗)。伊克趙萌是壹個蒙古人崇拜的地方,因為這裏矗立著蒙古族古代英雄成吉思汗的陵墓。清朝時,在伊克昭盟專門設立了達爾哈特旗來守護成吉思汗陵,鄂爾多斯各旗的聖賢充當“吉農”(舊官)。
錫林郭勒盟。“西林”的意思是葉萍,“古爾”和蒙古高原上的河流。錫林郭勒盟因錫林河(Gol)而得名。該河發源於克什克騰旗齊克山奧姆波,向西流約100裏,流入西阿巴哈娜兒旗,稱為錫林河(郭樂)。流域土地肥沃,水草豐美,河水清澈,是牛、馬、羊飽餐壹頓的天然大草原。清代內紮薩克盟原定為烏珠穆沁第二旗;左翼旗(東烏珠穆沁旗)和右翼旗(西烏珠穆沁旗);浩吉特旗第二旗:左翼旗(東浩吉特旗)和右翼旗(西浩吉特旗);蘇尼特第二旗:左翼旗(東蘇尼特旗)和右翼旗(西蘇尼特旗);阿巴嘎第二旗:左旗(大王旗)、右旗(小阿巴嘎旗);阿巴哈娜兒第二旗:左翼旗、右翼旗、* * *十旗在錫林郭勒盟地方,故稱錫林郭勒盟。
哲裏木盟(今通遼市)。哲裏木盟因哲裏木山而得名,位於王宓北部,哲裏木盟科爾沁右翼旗。寫古代文學中的“柘林木”。蒙古人稱馬鞍肚為“哲裏木”。這座山形似馬鞍吊索,所以蒙古人稱之為哲裏木山。這個地方背靠君山野森林,面向馬平川。當時,它是“孟慧打獵”的天然訓練場。清代紮薩克盟原定有6個科爾沁旗:左翼中旗(達爾罕旗)、左翼前旗(賓圖王琦)、左翼後旗(王波旗)、右翼中旗(吐什葉圖旗)、路翼前旗(紮薩克圖旗)、右翼後旗(蘇鄂啟功);郭爾羅斯第二旗:郭爾羅斯前旗(南郭爾羅斯旗或啟功旗)、郭爾羅斯後旗(北郭爾羅斯旗);紮賚特旗;杜爾伯特旗和* * *十旗在哲裏木結盟,故稱哲裏木盟。
呼倫貝爾呼倫貝爾草原作為蒙古族的發祥地,自古就聞名於世。呼倫貝爾盟因呼倫池和貝爾湖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呼倫池唐代叫居倫波,元代叫寬連海子,清代叫庫倫湖、呼倫貝爾、達賚湖,現在叫倫池或達賚湖。貝爾湖,原名漁子海子(蒙古秘史中寫為“漁子”),清初稱布於爾鴯鶓(滿語稱湖為“鴯鶓”)和布於爾池,後將布於二字讀作貝,成為貝爾湖。清代呼倫貝爾處於八旗的總控制之下,沒有結盟。新中國成立後,胡娜盟於1954年5月31日更名為呼倫貝爾盟,盟辦公室設在海拉爾市。2002年,呼倫貝爾退盟設市。
烏蘭察布“烏蘭”,蒙古紅;“查布”,蒙古崖口。土地在今天呼和浩特北部的紅山口下。此地背靠奇峰競山的大青山,面對水草豐美的土默川。是具有天然屏障的攻守兼備的軍事要塞。清代紮薩克旗原定有三個烏拉特旗:中旗(巴公旗)、前旗(龔克旗)、後旗(拉公旗)、喀爾喀右翼旗(喀爾喀卡達爾漢北勒旗)、茂名安旗、四亞部落旗和歸化土默特旗(分左右翼旗)在烏蘭察布盟地方盟,故稱烏蘭察布盟。烏蘭察布盟第壹次會址在呼和浩特市紅山口公主府(今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壹中級人民法院),建有壹座藏式白塔作為紀念。乾隆年間,土默特旗改為特旗,不屬於烏蘭察布盟,直屬清政府。故將盟移至武川縣東部與四子王旗西部交界處的“王滾”地,但仍使用烏蘭察布盟。
巴彥淖爾巴彥淖爾因盛產吉蘭泰鹽池而得名(蒙古語“盛產”意為“巴彥”,“湖”意為“淖爾”)。它被稱為“巴彥”,同時巴彥淖爾地處“黃河之害,只富壹套”的河套地區,被稱為“中國的糧倉”。巴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後新建的盟。1956年4月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管轄的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額濟納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後,同年6月1日正式成立。巴彥淖爾原屬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三龔升)。聯盟的房子在巴彥浩特。盟政府遷河後,行政區域擴大,包括原河套行政區域內的各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
阿拉善盟。以賀蘭山命名。阿拉善是賀蘭的聲音。賀蘭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交界處。賀蘭山之壹,最早見於唐代文獻。據《元和縣誌》記載,賀蘭山形勢如“君”,山上樹木青白,遠看如奔馬。“北人”稱君“賀蘭”,故名賀蘭山。這裏說的北方人應該是古代北方的某個民族,但不知道古代哪個民族把戰馬叫做“賀蘭”。這個還有待考證。還有壹種傳說,賀蘭山是壹種特殊的動物,長得像馬,兇猛,白色,尾巴黑,有壹只角,叫聲像鼓。蒙古人稱之為“賀蘭”,賀蘭山就是以這種動物命名的。清朝設立阿拉善額魯特旗和額濟納老土爾扈特旗,不結盟直接歸清朝管轄。5月1980,1,阿拉善盟正式成立,原巴盟、額濟納旗兩個阿拉善旗劃歸阿拉善盟。聯盟的所在地是巴彥浩特。
昭烏達盟(今赤峰市)。“昭”在蒙古語中是山、寺、百的意思,這裏指的是復數。“烏達”是蒙古柳的意思,昭烏達盛產柳樹。周圍的草地很豐富,有蘆葦,有灌木,有流水。這是壹望無際的大草原。到了清代,劄克盟原定在敖漢設旗(後來分為兩旗:左翼旗,即劄克王旗;右翼旗幟是海倫王琦);巴林第二旗:左翼旗(即小巴林旗,又稱巴林貝子旗)和右翼旗(大巴林旗,又稱巴林王旗);翁牛特旗兩旗:左翼旗(東翁牛特旗)和右翼旗(西翁牛特旗);紮魯特兩旗:左翼旗和右翼旗;阿魯科爾沁旗;喀爾喀左翼的壹面旗幟;奈曼旗;克什克騰旗壹旗,昭烏達地方盟十壹旗,故稱昭烏達盟。後來昭烏達盟改為赤峰市。
二連浩特二連浩特是內蒙古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陸路口岸城市。二連浩特因“二連浩特”而得名。“淖爾”是壹個湖;“二人”翻譯過來就是“幻想”。“二連”是“二人”的音譯;“浩特”的意思是城市。二連浩爾,壹個鮮為人知的窮鄉僻壤,卻是舉世聞名的動物化石寶庫。在地理上,它被稱為通古爾高地的“恐龍墓地”,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