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掛在百度視頻第壹條。”6月初,他接到壹個留學生的電話,袁騰飛想起壹周前,他曾以業余身份授課的壹所私立學校曾提議將他講課的視頻片段放到優酷上。他覺得“優酷”是學校內網,就同意了。
之後發生的事情出乎他的意料。學校上傳了24個視頻,累計點擊量超過10萬。經網友收集轉發,與“史上最好的歷史老師”相關的網頁有7萬多個。《袁騰飛語錄》立即出版,每天更新。網友贊賞多於貶損,大多認為“上課生動睿智”。“更多這樣的老師會減少中國上課睡覺的學生數量。”
但作為北京的壹名高級歷史教師,這種“非正常的名氣”讓袁騰飛倍感壓力,他甚至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工作單位和教學經歷。有同事笑著叫他“牛老師”,有老師在背後說他“嘩眾取寵,胡說八道”。
《偷襲珍珠港》是點擊量最大的片段之壹。身著中山裝的袁騰飛,邁著八字步,像個說書人壹樣解讀:“我們壹般說什麽東西不自量力,叫蛇吞大象,日本人是蛤蟆吞恐龍,敢跟美國打。”他打響指給學生們算賬。“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產量是25倍,汽車產量是450倍,飛機制造能力是600倍。妳跟他打架,妳不幹?”
接下來,他甚至模擬了日本海軍軍令大臣長野奧薩米將軍與聯合艦隊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壹段對話,分析戰爭的勝算。
雖然大部分講座都是圍繞教科書展開的,但袁騰飛那種充滿批判、笑聲和謾罵的講課風格,足以讓學生和網友會心壹笑。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對歷史不認真”的表現。此外,他所涉及的大部分史料、教材、教學參考資料都沒有。崇拜者稱之為“深刻”,反對者視之為“顛覆”
在這位教了14年中學歷史的老師看來,他的任務其實就是普及歷史知識,讓這種普及引起學生的興趣。
其實早在視頻上線之前,袁騰飛就在網上有了名氣。他的幾個學生在2006年初創辦了百度“袁騰飛”,比“易中天”還早。他從教以來有很多“70後”到“90後”的弟子,還有培訓班裏北京各中學的學生。
這些學生喜歡歷史是因為喜歡袁騰飛的課,他上課的細節也成為了這個酒吧裏經久不衰的談資。比如“他上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的,壹旦站起來就會講笑話。”還有人觀察,“他用粉筆寫完字壹定要用濕毛巾擦手,而且大部分都很整潔。而且老師的書寫得幹幹凈凈,壹點記號都沒有,但是他能準確地告訴妳重點畫在哪裏。”這些都算是“牛逼”的壹面。
因為裏面全是“袁騰飛語錄”,歷史課本成了這些學生高考後唯壹不會處理掉的課本。
今年的壹個考生直到高考前還在上袁騰飛的歷史課。作為理科生,他大壹之後就不用考歷史了。還有壹個即將進入大學學習會計的女學生,卻還想報讀“袁sir”的暑期班。
小文(化名)是西城區壹所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高考前壹個月,她放棄了欣賞昆曲《牡丹亭》的機會,匆匆趕去袁騰飛的最後壹堂課。她想報考歷史系,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
但是,讓小雯“愛上歷史”的老師,並不認可她的選擇。他告誡小文學歷史要做好坐冷板凳的準備。
“又壹個孩子被我帶壞了。”袁騰飛得知小文被歷史系錄取,文物與博物館管理專業後,搖了搖頭。
他自己在18年前考上首都師範大學的時候就誤入歧途了。當時的高三學生認識到,擺在他們面前的有三條路:外語是金,數理化是白,文史哲是混混。袁騰飛選擇了“黑道”。由於他生長在壹個娛樂不多的時代,小時候喜歡聽評書、看漫畫書、看傳奇故事,所以對歷史很著迷。
盡管他對歷史感興趣,但他從未想過當壹名歷史老師。他大三的時候曾經想賣保險。直到有壹天,系裏的壹位先生說:“妳教書很有潛力。”
其實袁騰飛第壹次給學生講歷史是壹次很不成功的經歷。大壹的時候,他給壹個初中歷史興趣小組講過北京歷史。第壹天,他在宿舍試了幾次。沒想到,第二天去上課的時候,學生們壹點都不喜歡聽。“我當時上課很平淡,只想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他們。”
大學畢業後正式成為歷史老師時,袁騰飛開始在課堂上說壹些北京話,“寓言式批評”也是得心應手。不過據袁騰飛班上最早的壹個學生說:“每次上歷史課,我們這些孩子都聽這個菜鳥表演單口相聲。那時候老袁的包袱水平很不成熟。有時候行李被搖了壹下,觀眾也沒有什麽反應。”他每節課都會準備很多材料,但是“掌控時間的能力有點差。他常常壹開口就忘了時間,然後鈴聲壹響就大叫:‘壞了,又耽誤了?’下面的學生暗自竊笑。"
然而,在第壹批學生任教後,袁騰飛已經成為區裏有名的優秀青年教師。他所在學校的校長曾經寫過壹篇文章《淺析青年教師袁騰西的教學特點》。校長認為,壹個老師是否成熟,取決於他是否清楚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教學生什麽,怎麽教。在校長看來,這個四歲的小夥子已經做到了這兩點。
怎麽教?袁騰飛認為,是為了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妳也必須知道學生喜歡什麽。“很多時候,老師想說的和學生想說的並不壹樣。”妳必須學會充分利用這種情況。
袁騰飛當老師的時候講過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軍艦沈沒時,鄧世昌想當烈士。他的狗咬著他的辮子,把他拖上岸。他把狗推進海裏,壹起死了。第壹次說話,同學們也被袁騰飛感動了,感覺非常“強烈而激烈”。但是當他壹直教到大約1999的時候,袁騰飛遇到了壹個“新新人類”,又把故事講了壹遍。孩子們說:“哦,那只狗真可憐。”
後來他講到林則徐和虎門銷毀鴉片,說在海邊挖了壹個池塘,引進海水,放入石灰和鴉片,經過化學反應,殘渣排入大海。我還沒說完,就在講臺下大喊:“老師,林則徐不環保。”
“當時我特別震驚,不可思議。我覺得彼此不是壹個星球上的動物。”袁騰飛想到學生,笑道:“後來想起來,這些孩子並不是故意搗亂。他們的年齡、心理、生活經歷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
後來袁騰飛在課堂上不再提狗了。說到虎門銷毀鴉片,他先說:“林則徐是這麽做的,現在看來不環保吧?當時還挺聰明的。”這種“環保”也成了後來學生的負擔。
袁騰飛發現,激發學生興趣和參加考試並不矛盾。比如某檢測中心說“唐代陶瓷藝術的代表作品是唐三彩”。這時,袁騰飛會形象地告訴學生們,“唐三彩就像今天的紙人、紙馬壹樣,是死人用的,不是活人用的。妳看電視劇《孝莊皇後》裏,滿人壹路進中原搶了不少財寶。他們拿出來的時候都是唐三彩。這不是廢話嗎?誰把紙人和馬當寶貝挨家挨戶放?這是壹個隨葬品,民國的時候被農民挖出來砸碎了。真不走運。宋人覺得浪費,改做紙人紙馬。”這是他的壹個經驗:有時候,壹個小故事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袁騰飛有時候也會很失落。據最早壹批學生說,有壹次上課說話的人太多了。“袁sir壹砸教鞭,臉冷得像冰壹樣,然後講臺上的教材、教案、粉筆盒都飛了起來。下面的同學沈默了很久,都在恐懼的看著。只見袁爵士又踱了幾步,然後做了壹件誰也沒料到的事:拿起壹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前七個字!”但當時學生們“都驚呆了,沒人敢寫記錄,所以這首詩壹直沒有流傳下來。”據說,袁寫完這首詩後,望著窗外,悠悠地嘆道:“燕子知天鵝之誌!”說完,擦掉七言絕句,繼續講課。"當鈴聲響起,不要回頭,走開."
這些氣質並不影響學生們對他的喜愛。他們覺得這是“愛的深度和責任。”
面對每壹個學生,袁騰飛都會引用如松張載的那句“前車之鑒”。他認為“去聖”指的是聖賢,“絕學”指的是歷史文化。有時候,他很矛盾。壹方面,他擔心學生學了歷史以後很難找到工作。另壹方面,他希望能在學生中選出壹兩個學者,傳承歷史文化。
今年袁騰飛教的班裏,至少有三個學生報名了歷史專業。小文就是其中之壹。以前的歷史老師只會照本宣科,讓她對歷史課失去了興趣,直到遇到“袁爵士”。
“在我幾乎放棄追隨近10年的歷史時,他把我帶回了歷史。”在她看來,“最好的老師可以自覺不自覺地改變壹個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