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襄陽有什麽好酒?

襄陽有什麽好酒?

襄陽政府網消息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襄陽市博物館將舉行壹系列主題宣傳活動。作為襄陽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場館,大多數襄陽人都去過襄陽市博物館,但很多人對博物館的定義和社會功能還缺乏全面認識,對於“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還缺乏了解,對已實施兩年的《博物館條例》出臺的背景和內容還知之甚少……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襄陽市博物館負責人。

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

在談到“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壹些“博物館”壹詞的來源。

據襄陽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博物館”壹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museion),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公元前5世紀,希臘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裏有壹座收藏各種雕塑和戰利品的寶庫,它被視為博物館的開端。18世紀之前,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到18世紀末,西歐壹些國家相繼建立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功能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

1880年,英國學者魯金斯發表論文《博物館之功能》,強調博物館應成為壹般公眾受教育的場所。美國學者顧迪進壹步強調博物館必須致力於革新教育,積極開展活動,使之不僅成為專家學者從事研究的場所,而且要成為教育機構的補充設施和校外教學園地。二位學者的理論,奠定了現代博物館的宗旨和理念。1974年6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第11屆會議,將博物館定義為:壹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機構。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關人類及其環境見證物當做自己的基本職責,以便展出,公之於眾,提供學習、教育、欣賞的機會。

根據我國《博物館條例》的規定,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並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

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註,決定將1977年5月18日定為第壹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中國博物館學會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並成立了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

每年的5月18日,世界各地博物館都要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這個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今年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

《博物館條例》出臺背景和亮點解讀

在了解了“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後,讓我們壹起來了解《博物館條例》的出臺背景。

2005年,文化部制定《博物館管理辦法》,從博物館的設立、年檢與終止、藏品管理、展示與服務等方面進行法律指導和保障。但該辦法作為部門規章,無權對館藏文物修繕等事項設立主體資質要求;支持博物館發展的稅收減免、接受捐贈、設立基金等措施,該辦法也無權作出規定。為此,國務院於2015年1月頒布了《博物館條例》,標誌著我國博物館行業第壹個全國性法規正式出臺。《博物館條例》的亮點,壹是明確鼓勵博物館事業發展,將名稱定為《博物館條例》而非《博物館管理條例》。

二是明確了博物館教育職能的重要性。《博物館條例》強調了博物館的教育、研究和欣賞功能,並且把教育放在了首位。按照各地教育資源情況去設計博物館教育的方案,發揮博物館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讓更多學生走進博物館,將成為博物館的重要工作。

三是在法律層面明確了非國有博物館的地位和屬性。《博物館條例》規定,在設立條件、管理監督、財稅扶持政策等方面,國家對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同等對待,這意味著非國有博物館擁有了與國有博物館壹樣的“平等身份”,這是文化政策上的進步,為非國有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創造了條件。

四是對博物館特別是非國有博物館進行了規範。我國現階段的非國有博物館,基本上仍處於個人、家庭、企業“收藏展示館”階段,創辦者的私人財產權與博物館的法人財產權混淆不清,個別的甚至打著博物館的幌子向政府和社會索要政策、資金支持,違背了博物館宗旨。《博物館條例》的出臺將為規範我國博物館管理監督、加強執法提供法律依據,有利於促進我國博物館的管理走上專業化、法治化、科學化、規範化道路。

五是鼓勵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依托豐富的文化文物資源,博物館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博物館條例》明確了博物館在不違背其非營利屬性、不脫離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開展經營性活動,以補充財政投入的不足,讓國有博物館不再完全依賴政府。

六是鼓勵博物館進行制度創新,推行理事會制度。《博物館條例》明確提出建立博物館理事會制度,鼓勵社會參與博物館的建設、管理、監督,並使之形成制度。

我國博物館的發展趨勢

據襄陽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近十年來,我國博物館發展迅速,保持了每年增加100家博物館的增長速度。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博物館總數已達4510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528家(國有文化文物部門所屬2798家,國有其他部門所屬730家),非國有博物館982家。很多城市把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名片,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廣州、南京、武漢、西安等地相繼制定了打造“博物館之城”的規劃。

業內專家分析,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未來博物館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壹是博物館正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非國有博物館將快速增加,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等新型博物館將異軍突起,博物館類型將越來越豐富;二是博物館將更加註重“觀眾體驗與互動”,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關系將重新調整,以更好地滿足公眾教育和娛樂方面的需求,讓公眾對博物館有親切感,喜歡來、願意來,逗留時間更長;三是新技術將成為博物館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博物館要更好地服務公眾,必須借助新技術,實現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通過新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博物館,讓觀眾體驗想象、探索構築未來的情景。

襄陽市博物館:用文物講述襄陽故事

歷史不僅是記載在史冊上的壹段段文字,也是可憑借文物述說的壹個個故事。每壹座城市的博物館,都濃縮著壹座城市的發展史。就襄陽市博物館來說,文物折射著襄陽歷史,文物也在無聲地講述著“襄陽故事”。

據介紹,為做好“國際博物館日”的宣傳工作,襄陽市博物館將在5月18日舉辦壹系列主題活動:壹是通過新媒體報名通道征集市民代表參觀襄陽市博物館,由我市知名學者、文物專家、湖北文理學院教授葉植先生為市民代表現場講述文物背後的“襄陽故事”;二是免費鑒寶活動,組織專家組對市民收藏的古玩、古代藝術品進行鑒定(不提供價值鑒定);三是在昭明臺廣場進行襄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圖片展。“用文物講好‘襄陽故事’,不僅是我們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壹個主題活動,也是我們襄陽市博物館壹直在做的事情。”襄陽市博物館負責人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襄陽市博物館所在地昭明臺是襄陽市的標誌性建築。襄陽作為壹個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地面地下文物十分豐富。據襄陽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襄陽市博物館現有文物壹萬多件,藏品種類齊全,包括陶、銅、瓷、鐵、金銀、漆木、玉、石、瑪瑙、水晶、蠟、骨、牙、角器及書畫、拓片等,時代跨度大,上起舊石器時代晚期,下至當代。尤以商周青銅器較具特色,最為集中的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諸侯國青銅器,有銘青銅器的數量和質量位居全省前列,涉及的諸侯國包括鄂、鄧、曾、楚、鄭、鄀、蔡、黃、衛、弦、應、吳、徐、許、秦等。還有壹批完整的三國時期文物,戰國至清代自成序列的館藏大司馬青銅鼎銅鏡、內容豐富的南北朝畫像磚、小型明清道教造像、數千張館藏原始拓片等也具有壹定特色。

為讓市民了解市博物館的文物精品,宣傳襄陽的歷史,襄陽市博物館先後編輯出版了《襄樊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襄樊市博物館文物陳列》兩本圖冊,以及《襄陽史跡掃描》《襄陽瑰寶巡禮》兩本文物普及的書籍。

近年來,為充分展示襄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宣傳襄陽,滿足市民多樣化的文化欣賞需求,襄陽市博物館在辦好基本陳列的同時,還積極籌辦臨時展覽。截至目前,已舉辦了18個臨時展覽,包括“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展”“襄樊記憶——百年襄樊館藏戰國楚國升鼎老照片展”“華夏第壹青銅馬——樊城三國墓出土銅馬展”“襄陽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成果展”“打擊文物犯罪保護文化財富——谷城追繳文物成果圖片展”“襄陽陳坡大墓出土精品文物展”“襄陽好風日——襄陽市首屆行草書法展”“草根七年行——拾穗者保護文化遺產成果展”等,並先後到北京參加“眾誌成城雷霆出擊——全國重點地區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成果展”,到武漢參加“荊楚英華——全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聯展”,到西安參加“色掛形象窮神變——中國古代壁畫源流展”。

據襄陽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新的襄陽市博物館已經開始規劃建設,襄陽市博物館新館位於襄城區峴山東部的鳳凰山沖,占地面積212畝,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建成後的襄陽市博物館新館,既是展示襄陽精品文物和悠久歷史的殿堂,也能滿足市民和遊客休閑娛樂的需求。

  • 上一篇:虛擬系統軟件
  • 下一篇: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