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屬於食肉目犬科動物。人工養殖的狐主要有藍狐〔亦稱北極狐〕和銀黑狐,另外還有壹些毛色變異的狐,稱為彩狐。
壹、養殖狐的主要品種
1 .藍狐
又稱北極狐,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的高緯度地區。藍狐吻部短,四肢短小,體圓而粗,被毛豐厚,耳寬而圓。藍狐體長60 - 70厘米。尾長25
- 30厘米,有兩種基本毛色,壹種冬季呈白色,其他季節毛色加深;另壹種常呈淺藍色,但毛色變異較大,從淺黃至深褐。
2 、銀黑狐
又稱銀狐。原產於北美和西伯利亞,是野生狀態狐的壹種毛色突變種。銀狐體型稍大於藍狐,吻部、雙耳背部和四肢毛色為黑渴色。銀狐針毛顏色有全白、全黑和白色千黑色3種體長60
- 75厘米,體重5 - 8千克。
3 、赤狐
又名火狐貍,是狐屬動物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壹種.體重5-8千克,體長60- 90厘米,體高40-
50厘米,尾長40-60厘米。赤狐體形纖長,臉頰長,四肢短小、嘴尖耳直立、尾較長。赤狐的毛色變異幅度很大,標準者頭、軀、尾呈紅棕色、腹部毛色較淡呈黃白色,四肢毛呈淡揭色或棕色,尾尖呈白色。
4 、彩狐
是銀黑狐、赤狐和藍狐在野生狀態下或人工飼養條件下的毛色變種。
二、狐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活習性
狐在野生狀態下主要以魚、蚌、蝦、蟹、蛆叫、鼠類、鳥類、昆蟲類小型動物為食,有時也采食壹些植物。狐的體溫在38.8-39.6 ℃
,呼吸頻率為每分鐘21-30次。成年狐每年換毛1 次,每年的3- 4月份開始,7-8月全部脫完,新的針絨毛開始同時生長,11
月份形成長而厚的被毛。藍狐的壽命為8-10年,繁殖年限為4-5年,赤狐分別為10-14年和6-8年、銀狐分別為10-12年和5-6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貍簡介
壹般所說的狐貍,又叫紅狐、赤狐和草狐。它尖嘴大耳,長身短腿,身後拖著壹條長長的大尾巴,全身棕紅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個小孔,能放出壹種刺鼻的臭氣。
狐貍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覓食,到天亮才回家。由於它的嗅覺和聽覺極好,加上行動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蛙、蜥蜴、昆蟲和蠕蟲等,也食壹些野果。因為它主要吃鼠,偶爾才襲擊家禽,所以是壹種益多害少的動物。故事中的狐貍形象,絕不能和狐貍的行為等同起來。
狐貍有壹個奇怪的行為:壹只狐貍跳進雞舍,把12只小雞全部咬死,最後僅叼走壹只。狐貍還常常在暴風雨之夜,闖入黑頭鷗的棲息地,把數十只鳥全部殺死,竟壹只不吃,壹只不帶,空“手”而歸。這種行為叫做“殺過”。
狐貍平時單獨生活,生殖時才結小群。每年2月——5月產仔,壹般每胎3只——6只。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誰發現了它窩裏的小狐,它會在當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測。
虎是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身體被滿淺黃到紅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條紋,是壹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壹般每個老虎有自己的領地,除了交配時期,從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獨自生產和餵養幼虎,當幼虎成年後,雌虎將領地遺留給它,獨自去尋找新領地。每個虎占領壹塊領地後,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占山為王”,老虎以鹿、獐、野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虎壹般采取潛伏襲擊的獵食方式,從獵物後方攻擊,在食物嚴重短缺時,也會攻擊人。印度農民用頭後戴假面具的方式避免遭受老虎攻擊,因為虎以為假面具是人以正面對它,它決不會從正面攻擊獵物。
虎有八個亞種,其中4種已經滅絕,主要是由於人類獵捕和入侵使其生活範圍縮小,使它的領地不足以維持生存。
東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也叫西伯利亞虎、阿穆爾虎(黑龍江的俄語名稱為阿穆爾河)、烏蘇裏虎、滿洲虎、朝鮮虎,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是體形最大的虎,達3米長,300公斤重,可以輕易地博殺壹頭壯牛,毛色淺黃,毛厚,不畏寒冷。據統計目前野生的只有150-400只,中國政府規定了嚴格地保護辦法,對牛羊被虎捕食的農民國家給予賠償,並以法律規定禁止生產、銷售以虎為原料的中藥,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應用市場,但野生的仍然非常稀少。
華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生活在中國,從山東半島到嶺南廣大地區,由於中國人口稠密,華南虎和人接觸比較多,中國歷史上描寫的虎人鬥爭的故事都是說的華南虎,華南虎體形不大,僅大於中南半島虎,所以山東大漢武松可以赤手打死壹只。最後壹只野生華南虎在1994年被射殺,之後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野生種群的存在。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江西、湖南、福建和貴州都有華南虎蹤跡出現,有關專家預測野生種群的數量僅為30-50只。分布在中國各地動物園中飼養的華南虎,大約有60只,皆繁衍自50年代捕捉的6只華南虎,其基因組合的變化不足以維持此亞種,普遍相信此亞種最後會滅絕。
中南半島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corbetti)是體形最小的虎,大約有1.6米長,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壹帶,由於多年的戰爭,基本已經滅絕,據說在馬來西亞還有野生的,但沒有確實證據。
裏海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virgata)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前蘇聯中亞地區和伊拉克壹帶,適應荒漠地帶生活,因此需要更大的獵食領地範圍,據報導最後壹只裏海虎被發現是在1968年,此後再沒有出現過,已經滅絕。
巴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balica)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是身上條紋最多最密的壹種虎,條紋細密多達100條以上,最後壹只巴厘虎據報導是在1937年被獵殺的,已經滅絕。
蘇門答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顏色深,接近紅色,毛短,因此肌肉輪廓明顯,非常壯觀。目前蘇門答臘虎大約還有400多只,都生活在5個國家公園內,不過1998年就報導有66只被偷獵者殺害。
孟加拉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是目前殘存最多的壹種虎,生活在印度森林中,可能有3000-4600只,當年曾是英國殖民者最喜愛的捕獵對象,英國的蒙巴特勛爵壹生曾獵殺180多只老虎。目前印度政府也給予保護。孟加拉虎在漆黑的熱帶森林中有黑色的變種,不過很稀少。只有孟加拉虎才有白虎變種。
爪哇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mondaica)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最後壹只目擊者報導是在1979年,據信已經滅絕。
此外在人工飼養時,有白化變種,也很稀少,底色變白條紋棕色的叫“白虎”,連條紋也變淺,幾乎無法分辨的叫“雪虎”。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三位
沙漠之鷹總是和“大威力”、“銀色外殼”(其實不壹定是銀色的)、“大後助力”等詞語捆在壹起,在遊戲中出現的頻率毫不遜於格洛克系列手槍。
有關資料普遍都說沙漠之鷹是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簡稱IMl)研究的產品,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準確的說,這應該是美國人和以色列入的***同作品。早在1979年,美國人J.Lindig,J.Skildam、H.Z.SkiIdam、聯合工程師B.White創立了馬格努姆研究公司(Magnum Research
Inc,簡稱MRI),準備研制壹種使用.357口徑左輪手槍子彈的半自動手槍,計劃就叫做“馬格努姆鷹”,其成品的定位是狩獵和比賽用槍。
扳機扣動的瞬間
沙漠之鷹首個原型於1981年完成,但由於供彈系統的問題,使得MRI不得不向外求助,於是這個救世主的角色便落到了IMI頭上。兩年後,IMI便生產,並賣出了首把.357口徑的沙漠之鷹。緊隨不久,威力更大的.44口徑沙漠之鷹又推出了。1987年和1991年,IMI又分別研制成功了.41口徑和.50口徑的沙漠之鷹,可惜.41口徑的型號沒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很快被淘汰了。而.50口徑的沙漠之鷹,由工程師Evan Wilding設計,就在當年的紐倫堡國際機床展覽會上以“沙漠風暴”的名字首度展出,現由MRI作商業生產。
傳統的左輪手槍,因為“四處漏風”,雖然後助力較小,但卻要犧牲壹定的彈頭初速。IMI認真參考了步槍的設計,經過改良後移植到了沙漠之鷹上。改良後的閉鎖裝置和瓦斯驅動裝置,在減少後助力的同時也確保了良好的穩定性。曾經有壹名射手,使用.44口徑的沙漠之鷹,在15碼的距離外,20秒內射完壹個8發彈匣,其子彈的著點半徑僅5厘米,可見準確度之高。為了適應狩獵的要求,IMI還為沙漠之鷹設計了槍管改裝套件和瞄準鏡器具,受到了狩獵人士廣泛的歡迎。
沙漠之鷹的威力也是令人稱道,有“袖珍炮”的雅號。聽說加長槍管後用於狩獵的沙漠之鷹,射程達200米,可以輕易的把壹頭壹噸重的糜鹿放倒。當年曾是奧運會比賽用槍的它,之所以後來被剔除出去,其中壹個原因就是因為貫徹力太強。從奧運會失落歸來的沙漠之鷹,很快就被軍方看上了,繼而改為向軍用手槍的方向發展。現在,壹些國家的特種部隊隊員的腰間的槍袋,插著的就是沙漠之鷹。
大熊貓的介紹
大熊貓屬食肉目。據考證,大熊貓的古代名稱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廣布於我國南半部,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而大熊貓卻壹直活下來,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大熊貓從分類上講屬於哺乳綱食肉目動物,但食性卻高度特化,成為以竹子為生的素食者。野生大熊貓棲息於密林之中,生長到壹定階段要進行婚配和生育,即發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大熊貓平時孤居,到了繁殖季節,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裏,唱出壹曲曲戀歌,由此開始進行各種求愛活動。大熊貓的婚配屬於多雄爭配制。它們壹生中產仔數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於大熊貓生殖能力和育幼行為兩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種群增長十分緩慢,如保護管理跟不上,則數量日趨減少。
大熊貓性情溫順,壹般不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動物。當大熊貓聽到異常響聲時,常常是立即逃避。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裏,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壹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即將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迄今為止,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陜西、甘肅部分地區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鱷魚,屬脊椎類兩棲爬行動物,其性情大都兇猛暴戾,喜食魚類和蛙類等小動物,甚至噬殺人畜.據記載,世界上現存的鱷魚類***有20余種,我國的揚子鱷,泰國的灣鱷以及邏羅鱷等都是較有名的品種.我國目前最大的鱷魚養殖基地是廣州市番禺養殖場,該場占地面積近70公頃,擁有灣鱷,邏羅鱷,揚子鱷,南美短吻鱷等鱷魚近10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