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原是古代民間祭祖的節日,但被稱為“中原節”,起源於東漢以後的道教。佛教稱七月半為“笠原節”。從某種意義上說,七月半的祭祖節屬於民俗,中秋節屬於道教,笠原節屬於佛教。
7月14/15日祭祖是流行於各國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也是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齊名的傳統祭祖節日。2010年5月,文化部在香港特區申報的“中秋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內涵融合
農歷七月,佛教中有禪七、純七,甚至七七四九也有無窮大的意思——“七”是壹個變化無窮、寓意無窮的數字。根據佛教的說法,農歷七月十五,僧尼們成就了大功德。那壹天,佛門弟子舉行了“玉蘭本法會”。
根據《大藏經》中的記載,澤蘭是梵文,“澤蘭”是“倒掛”的意思;“盆”就是“救命恩人”的意思。“眼蟲盆”的意思是用來拯救苦難的物件,來源於這樣的意思:用各種水果盛滿壹個盆,供養佛、僧拯救地獄中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木蓮救母的方法開始流行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