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用法壹般是接收的意思,壹般用於上級向下級傳達消息,下級發送收到的信號。
1是阿拉伯數字之壹。“1”在中國互聯網中有壹個非常簡單而特殊的應用。
即“1”代表“是”、“可能”、“同意”、“準備好”。我們經常可以在網遊論壇即時聊天平臺看到網友鍵入的“1111”、“2222”。
“1”也可以表示“!”。如果有網友驚呼的時候忘了按“shift”鍵,“!”會出現。就變成了“1”,所以以後看到“1”的時候,還有句尾,不要說打錯符號了。
擴展數據
網絡流行語的例子有:
1,233:是笑的意思。表情碼233,原名泡芙論壇,現在多用於回復貼吧論壇或發起彈幕。通常,3越多,笑得越多。
2.長得醜就要多看書:壹次高考,陜西壹女生被美國六大名校錄取,獲得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引發網友熱議。女生還調侃自己“醜人要多讀書”,大家崩潰了,由此衍生出“醜人要多讀書”、“醜人要多工作”、“醜人要多工作”等壹系列流行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進入21世紀以來的十余年間,在互聯網媒體的傳播中迅速發展。目前,網絡語言正成為人們網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但需要註意的是,有些網絡語言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沒有教學意義,不能引入教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