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稱為“4月18日,奶奶在廟裏祈求得到壹個娃娃”。當時,人們去奶奶廟燒香祭祀,並邀請泥娃娃祈禱幸福繁榮,多子多孫。然後趕上廟會,逛街,看表演,很熱鬧。50年代,這種活動停止了,現在有些地方有恢復的趨勢。
起源
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孝有三,無嗣不立”,使得整個社會,從帝王將相到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視祈福嗣的習俗。
早在先秦時期,祈求繼承人的習俗就已經存在。無論是祭祀高,還是祭祀觀音和泰山奶奶,人們都希望有更多的子孫。在明清時期,仍然流行崇拜泰山的祖母畢夏·袁俊,並為她的繼承人祈禱。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還在離宮的內院修建了培育宮,以供奉畢夏皇帝。
每年農歷4月18日,宮中舉行慶典儀式,皇後前往參拜,為兒女祈福。此外,乾隆皇帝還頒布了壹道聖旨,正式開啟了向泰山派遣使節和向袁俊獻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