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吉日查詢 - 中甸村歷史沿革介紹

中甸村歷史沿革介紹

1985,中甸村後店莊西出土壹塊墓碑。碑文以“宋代雲州中都縣永安鄉平原村袁誌成墓”壹書開頭,以“三歲宋誌平,午秋日立”四個字結尾。據查,汶上縣在縣誌記載的宋誌平三年(1066)、唐天寶元年(742)稱為中都縣,貞元十四年(798)劃歸雲州縣,但北宋時原治不變。方恒墓位於次丘鎮中甸村東北300米處。方恒生於延平元年(106),卒於建寧元年(168)。墓高10米,占地1300平方米。在墓前,有壹個紀念碑,以表揚他的弟子朱的美德。碑頭呈圓形,額下有壹個直徑為10 cm的穿孔。隸書上刻有“漢魏卿傅恒君碑”字樣。北洋上有***23行題字,滿滿36個字,文末還有***815字的簽名。這本書的風格是整潔、簡單和優雅的。現代楊在《碑記》中說“此碑為北魏洛陽書風之源”。明清《汶上縣誌》中也記載該碑文是蔡邕即蔡伯傑所寫。經考證,、蔡邕均為漢橫、靈帝之臣。方恒去世時,蔡邕37歲,是壹名官員。請蔡邕為喪碑,不無道理。從碑文可知,方恒居住在平陸,也就是現在的汶上縣。成年後,他被選為連笑,並受到官方醫生的崇拜。後歷任丘後祥、膠東令、會稽(今浙江紹興)東杜威、右北平(今河北)太守、潁州(今河南)太守、太乙令、荊、魏、步兵校尉。死後葬在家鄉。方恒碑建於雍正八年(1730),洪水泛濫,碑身橫臥。開店後,郭成喜等人集資重新開業。1983年9月,岱廟碑廊搬遷。文革期間,方恒墓被附近村民開墾為糧田,如今已不復存在。
  • 上一篇:不開葫蘆不避邪嗎?葫蘆怎麽開?
  • 下一篇:三個字怎麽發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