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冬季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氣之壹,古代稱之為“短日”或“短晝”,時間基本在陽歷65438+2月265438+2月0日至22日之間,此時太陽經度為270度。冬天的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壹天,太陽逐漸北移,白天會壹天比壹天長。
冬季至日過後,我國各地的氣候進入了最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九寒”。
“氣象資料顯示,每年冬季至日前後都有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驟降。因此,人們在這個時候應該註意保暖,預防疾病,保護健康。”趙之珩警告說。
擴展數據:
冬季至日不僅是中國農歷的壹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壹個重要傳統節日。古代人認為冬季至日的節氣是計算中國24個節氣的起點。因為冬天的至日來了,新年就在眼前。因此,古人認為冬天的至日和新年壹樣重要。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句話:冬天的至日和壹年壹樣大。這意味著冬季至日的風俗習慣和新年幾乎壹樣。
趙之珩說,在商朝、周朝和秦朝,冬季至日被定為“壹年中的第壹年”——新年。漢朝開始把它定為壹個節日——冬節。《禮記》說:國王率領數百文武百官,在城郊祭祀,迎接長日。時至今日,民間流傳著壹句諺語“冬日的至日糟蹋了餃子碗,凍了耳朵也沒人管”。
參考資料:
四川省人民政府——22日7時03分,壹年中最冷的時候已經到來,為“冬季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