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陽節、中元節、天中節等。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祭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飲食為壹體的民間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先民以賽龍舟的形式祭祀祖先的節日。據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時投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有些地方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江浙壹帶吳越部落的龍圖騰祭祀,並註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它始於北方的“壞月壞日”,伴隨著對屈原等歷史人物的紀念,最終形成了今天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的民俗活動:
1,賽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船比賽。龍舟比賽分為幾個部分,如邀請龍,祭祀龍神,遊龍和收集龍。在賽龍舟之前,通常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壹是請龍,祭神。端午節前,要選個吉日出水,祭神後,裝上龍頭、龍尾,然後準備賽跑。閩臺赴媽祖廟朝拜。
2.端午安排各種能驅邪祛病的花草,出處也長。人們把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壹。家裏經常掛幾株艾草。由於其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辟邪、防蚊、辟邪。
3.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並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4.在端午節,孩子們要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上五顏六色的絲線來辟邪。傳統上,紅色、綠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的粗絲線被擰成彩色的繩子,系在孩子們的手臂或脖子上。從5月5日開始,直到七夕“齊馬年”的生日,他們才被解開,和金俊壹起焚燒..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