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勤奮日由意大利教授菲利普·拉維紮(Filippo Ravizza)在1924年舉行的第壹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首次提出,最終於2006年由聯合國確立。該節日的設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從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提倡“節儉養德”,認為節儉是壹種崇高的道德修養。在全球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節儉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必備的品質。人們應該通過節約食物、水和電等日常資源、合理消費和減少浪費來踐行節儉的理念。這種生活方式不僅有利於個人理財規劃,也有助於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世界勤奮日的發展歷史
1924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9個國家參加了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首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在大會的最後壹天(10,31),意大利教授菲利普·拉維紮(Filippo Ravizza)提議將大會的最後壹天定為“國際節能日”,隨後大會通過決議,創建壹個致力於推動全世界的大會。
聯合國人口基金發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超過65億,今年將達到65.6億。就地球資源的消耗而言,人類也必須節儉。因此,10和31被確立為“世界勤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