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最初是由古代祖先創立的,是壹個祭拜龍的祖先,祈求辟邪的節日。相傳戰國時期的楚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在汨羅江中跳江自殺。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飛龍過天”作為祭祖、祈福辟邪的吉日,將“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註入夏季。端午節被視為“惡月惡日”,始於中原北部,為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而附會。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豐富多彩,主要有賽龍舟、端午、采藥、掛艾草、中午喝水、洗草藥、祭神祭祖、泡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紮五色絲線、戴香囊等。
劃龍舟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非常流行。它傳到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性的比賽。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自古以來就流行於中國各地,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