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是“濕法煉銅”。中國人首先使用天然銅化合物進行濕法煉銅。西漢時,硫酸與氧化銅反應,將銅礦石中的銅轉化為可溶性硫酸銅,再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置換銅。這種方法被稱為濕法煉銅。
古人在提煉和使用紫銅(純銅)工具的過程中發現,將紫銅與錫、鉛等金屬熔化,可以克服銅液粘稠、流動性差、質地不如石器堅硬的缺點,提煉出壹種青灰色的合金,這就是青銅。青銅具有熔點低、易鑄造、硬度高、熔化後流動性好、氣泡少等優點,適用於鑄造鋒利的刀刃和精細的花紋。所以中國古代的錢大部分是青銅做的。
據古錢幣考證,漢代至明初的少量鑄幣中含有礦石夾帶的鋅元素。由於純銅和鋅鑄造的黃銅鑄造性能好,色澤華貴,明代嘉靖年間直接用金屬鋅與紫銅鑄造錢幣。這是銅合金鑄造史上劃時代的變革。從那以後,黃澄澄的銅幣開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