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眼看到給佛穿衣的過程,人們很難相信眼前的這個菩薩就是現實生活中曾經的那個和尚。”3月16日,正月剛過,九華山身佛金身雕刻大師吳德玉和同伴陳師傅選擇農歷二月初八這個吉日,為福厚的身佛完成最後壹道化妝工序——貼金箔。全州的崇福寺和紫帽山的趙普寺舉行了傅厚長老遺體開棺儀式。在壇子裏坐了三年半,福厚長老的身體沒有腐爛,成功修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身,是近代以來泉州又壹位“身菩薩(民間也稱‘身佛’”。接下來的三個月,傅厚長老金身經過消毒、上漆、裹布、填灰定型、上漆、鍍金六道工序正式成型。早報記者有幸觀看了傳統的金身塑形過程,記錄了百日妝佛的細節。六個過程:用紗布覆蓋身體,幫助身體塑形。塑造金身的傳統工藝都很普通。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衣。開瓶成功後,九華山身佛制作服務隊的吳德玉師傅和陳師傅立即開始為福後長老金剛的金剛不壞之身雕壹個金身,閩南人稱“妝佛”。6月65438+10月11日,福厚長老的肉身菩薩被請進了趙普寺的壹個獨立房間,九華山的吳德裕大師和他的同伴們開始塑造金身。從事“身佛”制作30余年,塑金身不難。已經從壇子裏拿出來的和尚屍體,消毒清洗,塗上顏料,再裹上兩層紗布。然後在紗網上塗上土漆(即生漆),待漆幹後,用瓦灰短暫填充定型,再在成型的“身佛”表面塗上兩層生漆,最後塗上最外面的“全身”。不僅如此,在材料的比例上,吳德裕完全根據當地的氣候、濕度、溫度進行調整,以更好的隔絕空氣、防蟲、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