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洪武年間的十字架(第56至65代):
希(士)、顏(伯)、公(文)、顏(朝)、程(永)、
宏(同)、聞(質)、節(同)、商(同)、顏(毛)。
2.清乾隆五年(1740)二月十七日定十字(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行(氣)、於(中)、傳(真)、計(體)、光(經)、
趙(賢),賢(法),清(澤),範(禹),項(瑞)。
3.清道光十九年(1839)十字定(76代至85代):
序、德、維、縱、福、秦、少、讀、顯、揚。
4、孔子七十六代孫,公爵盛宴·孔令貽,當時北洋軍閥許可,並續傳:
樓、道、敦、安、丁、毛、修、趙、易、常、
於、文、桓、景、芮、、史、許、常。
孔氏族譜簡介:
《孔氏族譜》是中國歷史上流傳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最完整的家譜。孔氏宗親把修譜當作家族大事,通過修譜可以把居住在分散地方、血緣關系相對較遠的孔氏宗親的人整合起來。
從而達到“作出詳細譜系,結交親人,呵護友情,行色匆匆,保持沈默秩序,做好遺忘準備”的目的,而樂譜的修改也能有效防止和遏制“外孔”的滲透。
孔家的原始家譜是在壹份手稿中代代相傳的,其中記錄了以世襲方式受到崇拜的兒子的名字。北宋元豐八年(1085),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在朝廷當大夫,覺得個人手稿容易丟失,每代只記載壹個人,使得家族中很多賢明之人未能載入史冊,時間長了也會被人遺忘。他決定廣泛收集資料,建立壹個孔家族的家譜。
這是我國第壹部正式刻印的孔氏宗譜,記載了孔氏的世系和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