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八年(1063),仁宗死於農歷三月。夏初四月初壹,曹皇後頒布遺詔,任命繼承皇位。文武百官入朝,痛哭哀悼。韓琦宣讀仁宗遺詔。
趙書去東廳會見官員。四月初二,全國大規模赦免,賜百官壹等功,賞諸軍。趙書欲悼仁宗三年,命韓琦代理軍政。然而宰相壹口拒絕,趙樹才又收回了。
趙書幼時由仁宗撫養,仁宗無子,取名趙宗時。他擔任過左監和政府副主任。後歷任右羽林軍將軍、益州刺史、應永越州使、周琴防使。嘉祐七年(1062),立為太子,改名趙書,封巨鹿郡公。
嘉祐八年(1063),趙書稱帝。趙書稱帝後,任用舊臣韓琦等人,與遼、西夏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治平三年(1066),趙書命司馬光設局專事紫同治劍?。
治平四年(1067),趙書病逝於宮中福寧殿,時年35歲,在位四年。謚號為文素帝武小軒,廟號英宗,葬於雍厚陵(今河南鞏義孝義堡)。元豐六年(1083),十壹月,賈簡向武帝建功。
趙書即位後,繼續起用仁宗時期改革派的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鑒於仁宗以來的弊端,趙書向執政宰輔提出了削省積弊的問題,征求大臣們的意見。
還頒布法令延長各等級官員的調任期限,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現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為了廣納賢才,為國家選拔人才,趙書命令屠宰大臣推薦有才能的人來擔任博物館的職務。
趙書當政時,國庫如堆封國庫、左庫等都是空的。以治平二年(1065)為例。這壹年,宋朝的財政收入雖然達到了11613萬兩白銀,但是公務費和軍費卻達到了12034萬兩白銀,入不敷出。
百度百科-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