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郡人向來視天鼎為頭等大事,尤其是新生兒。嬰兒脫肚,鞭炮滿天飛。三代以前,他們帶著雞、肉和鞭炮到嶽家裏報喜。三朝時,孩子們洗澡、穿衣、抱到神龕前鞭打祭祖,俗稱“身在三朝”。三代以後,發出請柬,招待客人,稱為“取粥取飯”。母親家用雞、肉、蛋、紅糖、黃花、紅棗、大米、孩子的衣服、孩子的被子、孩子的帽子來擡箱子。還有的親戚朋友用食物和布料做“單箱”或者給錢送禮。街坊朋友,主賓慶祝的時候,唱個祝賀戲。孩子滿月時,請理發師“給寶寶剃頭”。刮完臉壹定要滾紅蛋頭,給理發師紅包。同時要把紅蛋餵給鄰居吃,娘家人要接孕婦吃“滿月飯”。
施工:建國前要請陰陽師選擇房屋基礎,破土、架設梁、柱、支撐大門框選“吉日”。壹般都是親戚朋友鄰居需要幫助。至親好友也送禮菜,俗稱“靠座”。造船,棺材,親戚朋友也幫忙,靠位子或者給錢送禮。建國後,農村建房壹般在吉日進行,親朋好友按習俗幫工、靠座。業主搬進新房,舉行更多的慶祝活動,鄰居燃放鞭炮,攜帶火盆進入新房,這是繁榮的好兆頭。
上元節:農歷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俗稱“半月”,那壹夜叫元宵。家家都喜歡吃臘肉豬頭和糯米飯。那天的早餐,我們通常吃蘆葦(玉米)或蕎麥,以肉、豆腐和紅豆為餡。
天日:農歷六月六日是黎明的日子。在舊社會,人們吃甜食和酒,新大米和新蔬菜,這被稱為“吃新”。同時祭祀土地,祈福消災。建國後沒有祭祀,但“六月六曬紅綠”(指曬衣服)的習慣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