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也被稱為鬼節和7月30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和重陽節齊名。它們和上巳節、清明節、寒食節壹起被稱為四大“鬼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有些地方是十三、十四)慶祝中秋節,這是壹個紀念已故親人、傳承孝文化、感謝祖先保佑的傳統節日。
有些地區,親人去世不到壹年就不能燒紙。壹年後要選個吉日燒紙,也叫燒新紙!當年去世的人需要在某些日子燒紙錢,比如三天圓墳,初七,初二七,初三七,初五七,紀念日。
清明節,中秋節,寒衣節等等只能在第二年慶祝。然而,在壹些地區,無論趕上什麽節日,都沒有什麽特別的禁忌去慶祝。
中秋節的起源
其實第壹個中秋節和鬼節沒什麽關系,因為是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正好是夏末秋初的季節。這時,人們種下的莊稼和水果馬上就要到收獲的季節了。面對豐收的喜悅,淳樸的勞動人民也感恩中華民族的祖先。
他們珍惜祖先為後代創造的美好生活,所以會選擇這壹天舉行祭祖活動,同時祈禱祖先能繼續保護後代,讓人們在來年也能有個大豐收。
直到後來道教文化才開始興盛起來。道教傳說,每年農歷七月十五,鬼門關都會打開,下界的鬼魂可以出來與親人團聚,飽餐壹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