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明節為紀念“介子推”而興起。春秋時期,還沒有變成晉文公的重耳被人追殺,饑寒交迫,四處逃亡。為了救重耳,解退大臣毫不猶豫地割下他的大腿肉,做成肉湯給重耳喝。重耳知道後深受感動。
十幾年後,晉文公賞了英雄卻忘了介子推,直到後來才後悔。然而,介子推當時已經隱居在深山老林之中。為了找到介子推,重耳釋放了火燒山,企圖迫使介子推下臺。
後來介子推被找到,但他早已抱著老母親死去。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壹天定為“寒食節”。知道後面,寒食節和清明節逐漸合並。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最盛大的民族祭祖活動。它是壹個緬懷祖先、追溯前人的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習俗有:掃墓祭祖、徒步、拔河插柳、吃青球(清果、耙子)、踢蹴鞠、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