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祖先認為五月是“惡月”或“毒月”。5月的南方,天氣很熱,雨水增加很多,山洪突然發生。為了生存,人們用天然葫蘆綁在身上,在危險中生存。這時候葫蘆被稱為“腰船”。
由於葫蘆的特殊作用,能在危急時刻救人壹命,所以人們崇拜葫蘆。後來演變成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掛葫蘆的習俗。在北方,家裏沒有葫蘆,所以用剪紙剪了壹個葫蘆貼在門上。
擴展數據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最初由南方吳越的祖先創立,是祭祀龍的祖先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龍升天”作為祭拜龍族祖先的吉日,並註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端午節被認為是壹個“邪惡的月亮日”,起源於中原北部,是為了紀念屈原和其他歷史人物。端午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南北習俗融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