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馬杜山起義
1908年3月28日,黃興率部越過中安邊境,向廣東欽州進發。29日(27日)下午,叛軍與清軍36營交戰,打死數十人。次日,途中大敗清軍1營,陣亡100人。
4月2日1908,革命軍擊潰清軍三營,占領馬渡山,人員增至600余人。當起義軍準備進軍廣西時,郭又壹次食言,用3000追兵包圍了起義軍。黃興率敢死隊夜襲清軍大營,清軍不戰而逃。起義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革命軍在黃興的指揮下,在廣西欽州、連州、上思等地激戰四十多天,先後擊潰數萬清軍。但由於革命軍孤軍深入,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實力裝備相差懸殊,而此前承諾響應革命的郭再次毀約,反過來攻擊革命軍。
革命軍疲憊不堪,難以繼續對付清軍。黃興只好解散軍隊,自己回到安南。雖然戰鬥失敗了,但黃興卻獲得了巨大的名氣。
相關信息:
晚清(1840-1912)是清朝的後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第壹次鴉片戰爭(1840)開啟了晚清,清朝的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強迫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在中國獲取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進壹步加深了清朝的危機。
清末,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加深,封建統治者賴以統治的農村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同時,隨著中國工廠的建立和洋務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
面對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下的各個階級開始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沈重打擊了清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與此同時,晚清文化發生了變化,開始突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壹步步向西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