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在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壹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擴展資料:
壹、歷史背景
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壹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並未根絕。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蕩,人殉復燃。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
二、建築結構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壹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裏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壹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壹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壹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壹條條平行的土隔墻。墻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墻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壹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壹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百度百科-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