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古發掘,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的文化遺址中就出土了“紡尼龍”,可見當時人們使用的是原始的紡織工具。早在商周時期,北方黃河流域就出現了壹種木制紡織工具——腰機。使用時,它坐在地板上,結構非常簡單。但漢代斜梁機的出現,標誌著紡織技術的逐漸成熟。漢代斜軸織機經軸上的經軸、綜片、爬行器等關鍵部件壹應俱全,手腳並用,大大加快了紡紗速度。今天看來,這種織布機的結構過於簡單原始,但它卻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布機。歐洲直到6世紀才出現,13世紀才被廣泛使用。
早在元明時期,隨著棉花在黃河流域的大面積種植,勤勞的中原人民將葛、麻、絲、繡等傳統技藝揉進棉花編織過程中,形成了棉錦。到了清代,舊土布作為貢品呈獻給朝廷,成為皇宮裏的禦用之物。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代表,土布文化的發展是黃河文化的見證。時至今日,仍有成千上萬的農婦還在嘰嘰喳喳,用神奇的雙程序書寫著樸素多彩的土布樂章。在當今崇尚綠色、回歸自然的消費潮流中,其純棉質地、手工編織、民族圖案、古老民間工藝等特色顯得尤為珍貴。
上一篇:《紅樓夢》中有哪些好的詞句?下一篇:《鹿鼎記》中有關海大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