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臺北市,臺灣省苗栗縣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中國臺灣男歌手、音樂人、作家。
1981年,以獨立音樂人身份加入滾石唱片。1982年,發行個人首張音樂專輯《之乎者也》,打破當時流行的民歌曲風,帶領臺灣流行音樂走向毫無前例的批判與省思風潮。1983年,發行音樂專輯《未來的主人翁》,再次引發社會輿論關註。
1984年,發行音樂專輯《家》。1985年,創作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後離臺赴港發展。1987年,在紐約獲得“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羅大佑人物評價
羅大佑被譽為“臺灣流行樂壇教父”。他的出現是臺灣乃至整個華人當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現象。羅大佑作品的批判和社會啟蒙意識、大時代感以及搖滾與東方美學的結合,堪稱華語樂壇的豐碑。
我覺得羅大佑是個時代性的歌手。很少歌能流傳超過三年的,但羅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為歷史,成為壹個時代的“代言人物”,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壹樣成為壹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羅大佑是壹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他創造了臺灣音樂的壹個歷史階段。他的創作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壹種描述。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敢於揭露社會的壹些現象,他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