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
習慣上稱翠或翠玉,是緬甸出產的硬玉,翡翠是壹種優質玉石品種,它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僅僅幾百年。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地均產有硬玉,但其質量與產量遠不如緬甸。緬甸很早就開采出寶石級翡翠,長期以來人們只知道緬甸出產翡翠,因此將緬甸
翡翠玉作為翡翠的代名詞。
古人認為翡翠本是天上的石頭,可以帶來好運。象征純潔、太陽、公正、勇氣、和諧以及純潔的精神,同時也暗指男女之情。
翡翠的顏色自然而富於變化,鮮艷悅目,與自然界極為協調,代表著萬物生機勃勃與青春活力。翡翠的顏色比以往任何玉的顏色都要鮮艷,它的質地比任何玉的都細膩,它能像壹顆晶體那樣透明,它的價值也是所有玉質中最高的,所以,人們稱它為“玉中之王”,深受東方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喜愛。
寶石級翡翠主要產自緬甸北部,它是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互相擠壓而形成的,俗稱滇緬寶玉石成礦帶,屬於高壓低溫條件形成。
形成原因
翡翠是由以硬玉為主的無數細小纖維狀礦物微晶縱橫交織而形成的致密塊狀集合體。對於自然界翡翠的形成,目前主要有四種主要觀點:
第壹種觀點認為是巖漿在高壓條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巖中的殘余花崗巖漿的脫矽產物。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在區域變質作用時原生鈉長石分解為硬玉而形成;或者認為是在板塊碰撞產生的壓扭性應力和低溫作用下,鈉長石先形成變質程度較低的藍閃石片巖,進壹步變質成硬玉而成。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在花崗巖脈和淡色輝長巖類巖脈在12~14kPa壓力下,在鈉的化學勢高的熱水溶液作用下發生交代而成。
第四種觀點根據硬玉巖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體的發現認為翡翠是由近硬玉矽酸鹽熔體結晶而成,認為這種熔體源於300~400km處地幔中廣泛存在的含堿輝石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