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媽媽不要。
“不要,不要,媽媽不要!讀書反思(二):沒有壹個放縱的童年,如何健康快樂的成長?
日本曾經有壹種說法,孩子有各種不講理的行為,是因為“哭蟲”和“怒蟲”在作怪。尤其是兩歲左右的孩子,進入人生的第壹個叛逆期。“不要,不要”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同時,父母也每天重復各種以“不要”開頭的話來控制叛逆的孩子。
妳聽說過父母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穿著奇裝異服到處亂逛,而孩子卻試圖用“不要”的口吻“控制”父母嗎?這個角色反轉的故事出現在繪本《不不媽媽不要》裏。作者天野清是壹位短歌作者,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深深理解熊海子們是多麽的吵鬧,多麽的不受控制。但她並不願意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批評孩子,而是覺得孩子的叛逆階段挺好的,可以為所欲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繪本《不不媽媽不要》的故事大綱是“哭蟲”和“怒蟲”晚上爬進窗戶,第二天爸爸媽媽都變得“不正常”。尤其是媽媽,不僅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還穿著奇裝異服到處玩。晚上,“哭蟲”和“怒蟲”走了,爸爸媽媽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