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泛指袁大頭,民國銀幣,面值1元。但當時的“1元”並不是現在的1元。據說當時壹個袁大頭可以買500個包子,壹個普通家庭壹個月只需要兩個袁大頭。
因為海洋本身屬於銀幣的壹種,在收藏市場上收到了很多收藏,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市面上最受歡迎的三個品種是民國三年、九年、十年鑄造的,戶衛壹般在700-720之間。民國八年市場存量較小,市價約為1.08萬元。
銀元的發展歷程
銀元在中國流通領域壹直占據重要地位。銀元起源於上海銀餅。清末,上海壹些富商經營“沙船”生意。這種船專門從北方運鹽到上海,從南方運黃沙到北方。這種混有石頭和泥土的黃沙被稱為“三土”,是建築的主要材料。
這種運砂船廠雇傭了大量的員工。每月發工資時,為了避免因稱碎銀引起糾紛,要求王永生、於申生等富商自己鑄造銀餅,規定每塊銀餅價值5元。目前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清朝鹹豐6年鑄造的。
後來墨西哥商人到中國進貨,帶進來墨西哥銀元,也叫墨銀。它們是機器鑄造的,重量更精確。每個銀元有7分和3分,圖書館說是7分和2分。上面有壹只鷹,俗稱“範炳”,也叫“鷹洋”或“嶽洋”。甚至有人稱之為“範佛像”,可見當時。
光緒年間,大量銀幣鑄造了壹條龍,稱為“楊龍”。民國初年先後鑄造了孫中山頭像和袁世凱頭像的銀幣,俗稱“孫小頭”、“袁大頭”,每枚重7元3角。100銀元的重量是73兩,不可能隨身攜帶。所以在市場上批量交易的時候,我們都是用銀行的“莊票”。
當妳把壹枚銀元放在身上時,聲音很響,白花花的光澤更加耀眼。所以攜帶大量銀元很容易出事。俗話說“富貴不白”,“白”指的是銀元。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