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家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家具品種之壹,最早由歐洲商船於17世紀帶入歐洲。人們在埃及發現的用燈芯草編的籃子,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而在古羅馬壁畫上常常可見坐在柳條椅上的官宦大人的肖像。在古代印度和菲律賓地區,人們就選用藤來制造各種各樣的家具,或將藤杖切割成極薄而扁的藤條,編輯成各種圖案,做椅背,做櫥門或藤器。
我國對藤的開發與利用有悠久的歷史。漢代以前,高足家具還沒有出現,人們坐臥用家具多為席、榻,其中就有藤編織而成的席,藤席和竹席總稱簟,是當時較高級的壹種席。《楊妃外傳》、《雞林誌》、《事物紀原補》等古籍中,都有對藤席的記載。藤席是當時比較簡單的壹種藤家具。自漢代以後,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制藤工藝水平的提高,我國的藤家具品種日益增多,藤椅、藤床、藤箱、藤屏風、藤器皿和藤工藝品相繼出現。中國古籍《隋書》出現以藤為供物,明朝正德年間編撰的《正德瓊臺誌》及隨後的《崖川誌》記述了棕櫚藤的分布和利用。福建泉州博物館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的沈船上保存著藤家具,這些都證實當時中國的藤家具發展水平。在現存精美的明清家具中,也有座椅是藤編座面。
據清光緒年間出版的《永昌府誌》和《騰越廳誌》記載,滇西騰沖等地對棕櫚藤的利用可追溯到唐代,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在滇南,據清《元江府誌》和民國《續新編雲南通誌》記載,棕櫚藤的利用開始於清朝初期,迄今也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研究,雲南藤器在二戰前就已有較高的水平。當時,雲南的藤器遠銷東南亞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在雲南藤器中,騰沖藤器的聲譽是最高的。藤編被譽為騰沖三佳,史書上騰沖又被稱為藤越、藤川、藤沖,由此可窺豹壹斑,騰沖的藤器,人民大會堂曾將其視為珍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