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行璽”是壹枚龍扣的印章,即手柄呈龍的形狀。也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最大的壹枚西漢金印,也是目前最早的壹枚帶有龍扣的印章。它的主人是南越第二位君主趙恒,於1983年在廣州香港山出土。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收藏的“溫蒂行Xi”金印,出土於南越王墓。當考古學家發現它時,它位於墓主人趙倩的胸部。金印的印面上刻有“溫蒂興Xi”四個字,蒼勁有力。金印的印鈕是壹條遊龍,盤繞成“S”形,龍頭伸向壹角。龍身上的鱗片和爪子都是鑄鑿而成的,龍腰的脊可以用來刺穿封印帶。根據電子探針確定的印版位置,印章含金量在98%左右。
著名的玉璽是由玉制成的。據說是藍田玉,刻有和氏璧。國璽是壹國之君權力的象征。它是壹代壹代傳下來的,誰擁有它,誰就是正統皇帝,只要能守得住。
西漢南越王墓的發掘過程:
廣州古稱番禺,城外越秀山最西端的香港,是壹座不高的小山丘,看起來像壹頭臥著的大象。壹直是古城附近的壹個景點。最早與越秀山相連,樹木參天,溪水潺潺,可謂山川秀美。明朝洪武年間,番禺古城三城統壹,北城向北延伸2600多米。湘鋼被切開,與相連的越秀山分開,開出壹條大道,成為新城的北大門。
清朝順治年間,成為南方重要的防禦之地。為了抵禦外辱,軍方與北方的寶雞、永寧、茅丁三座堡壘合作。山頂的森林被砍伐,公基堡被建立來保護廣州這座北方城市。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憑借戰略要地優勢,在此定居,挖掩體,使之成為軍事禁區。
1983年6月,某工程隊在象崗山進行基礎施工。這片山坡將被轟隆隆的挖掘機鏟平,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公寓樓。幾十名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已從海拔不足50米的山頂挖出17米。該項目進展順利,期間挖掘了幾座古墓,從漢代和金代到明代都有。可見此地確實是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