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劣幣驅逐良幣的觀點中,良幣和劣幣的區別不是不同貨幣的競爭,而是同壹種貨幣在使用中顏色不同的競爭,比如顏色充足的銀幣和顏色不足的銀幣。既然是流通中的同壹種貨幣,就不存在法定匯率問題,所以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本質上是“人們自身的價值判斷與不同顏色貨幣的法定價值判斷出現偏差而導致的行為混亂”。在這個過程中,貨幣普遍等價物的屬性受到質疑,其作為實物形態的價值被重新審視和判斷,由於人們以小代價獲取高回報的心理,導致了良幣匯集、劣幣流通的現象。這也是有價等價物作為貨幣使用的必然現象。紙幣作為貨幣,避免了這種現象。它更註重國家信用的有效性,而不是等價物本身的價值有效性。也可以說,國家信用使只有使用價值的紙幣有可能在普遍等價物中流通。
樓主說的糧票取代人民幣的例子,我覺得應該是劣幣驅逐良幣,因為政府人為限制了糧食的購買,讓本該充當等價物的人民幣退到了糧票。至於良幣驅逐劣幣的例子,如果壹般指的是“正面決心戰勝邪惡”,而不是壹種經濟現象,我覺得還是很多的。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去大商場買正品而不是小店買假貨;隨著國產電器和汽車產品的成熟,越來越少的人光顧水貨,等等。
樓主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