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高更,1873 年高更開始繪畫,並收藏畫家作品。他擁有畢沙羅(Pissarro)、馬奈(Manet)、雷諾阿(Renoir)、莫奈(Monet)、希斯裏(Sisley)及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1876 年,高更有壹幅作品入選巴黎沙龍;次年他作了第壹件雕塑作品。漸漸地,高更越來越專註於藝術創作,他參加了最後四屆印象派畫展。[2]
1883年成為職業畫家。曾團結壹批未成熟的青年畫家組成蓬塔旺畫派。1895年以後,因健康原因和經濟支持中斷,精神受到刺激,自殺未遂。他的藝術觀點受象征主義觀念驅使,不滿足印象主義繪畫。1897年創作的《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用夢幻的形式把讀者引入似真非真的時空延續之中,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作。另壹幅作品《兩個塔希提婦女》追求表現的原始性,含有精致的趣味和藝術魅力。
高更的早期繪畫,帶有實驗性,也很拘謹,令人聯想起在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
印象派田園風光(20張)
ool)影響下畢沙羅的作品。色彩略見後來發展的跡象,但仍很拘謹。他把顏色做塊面處理,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例如以鮮亮的藍色畫陰影,以紅色畫屋頂,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
高更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塗,註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講道以後的幻景》就是這種藝術處理的代表作。他的繪畫風格與印象主義迥然不同,強烈的輪廓線以及用主觀化色彩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體,都服從於幾何形圖案,從而取得音樂性、節奏感和裝飾效果。其理論和實踐影響了壹大批畫家,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在法國畫壇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