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春聯,又稱“春簽”、“門對”、“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以工整簡潔的文字描繪美好的意象,表達美好的祝願。這是中國人慶祝春節的壹個重要標誌。當人們在家門口貼上對聯和祝福時,意味著春節正式開始。
每到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摘下漂亮的紅對聯貼在門上,辭舊迎新,增加節日氣氛。春聯的另壹個來源是春貼。古人在春天開始時越來越多地張貼“宜春”壹詞,然後它逐漸發展成春聯,表達中國勞動人民辟邪避災、迎吉祥的美好願望。這種習俗起源於宋代,流行於明代。
過年的習俗起源於何時,很難得知,但壹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末年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正月初壹是壹年的開始,在正月初壹或中旬,大部分時間恰好是立春(立春的壹點時間是在臘月下旬),現在把正月初壹叫做春節;
節日具體時間的最終確定,相信與此時對農業工作的影響最小有關。農歷年的最後壹天(農歷月三十日,農歷月二十九日)稱為“除夕”。除夕夜,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年夜飯(農歷年的最後壹餐)。除夕之後,有熬夜(守年夜飯)和發壓歲錢的習俗,意思是從農歷年的最後壹天守到第二年的第壹天。因此,春節也被稱為中國新年。在南方,除夕是大年初壹,大年初壹是壹年的最後壹天,意味著壹年就要過去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