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古代壹戶人家,除夕夜把錢壓到了小孩子的枕頭底下,為了辟邪,從此這個習俗沿用至今。
每到過年時,孩子們除了穿新衣,放鞭炮,當然還能得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過年給孩子們壓歲錢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習俗,其實說起來,來歷還真不少。有歷史學者認為,壓歲錢最早起源於西漢時期,當時給小孩的錢不是流通的錢幣,就是為了給小孩避邪佩戴的壹種形狀像錢幣的飾品,上面有吉祥的文字,還有龍鳳,魚等圖案,後來此物逐漸由真正的錢幣替代了。
還有壹種傳說,在古代有壹種叫做“祟”的妖怪,每年除夕晚上,專門跑到百姓的家裏摸小孩的頭,被摸過頭的孩子就會生病。大人們害怕“祟”害孩子,於是在除夕晚上,徹夜點燈不睡覺。據說有壹戶人家,他們夫妻老年得子,平時對孩子非常的疼愛,除夕晚上,夫妻二人用紅紙將銅錢包起來,然後再拆了,反復如此防止自己睡著。
但他們夫妻畢竟上了年紀,還是睡下了,臨睡前將已包好的銅錢,放在了孩子的枕頭邊。沒想到在深夜裏,小妖“祟”真的來了,就在伸手要摸孩子的頭時,枕邊包好的銅錢突然發出壹道閃光,晃到了“祟”,被嚇的尖叫著跑掉了。
後來,百姓們都跟著效仿,在除夕夜把包好的銅錢帶在小孩的身上,以防止“祟”來傷害孩子,這種錢就叫“壓祟錢”,而祟和歲兩字同音,後來被人們改叫了“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