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時期機制試鑄幣真品稀少,壹般都是光邊並刻有"試鑄幣或樣幣"和字母,有的字母采用雙重疊防偽。
試鑄幣是從翻沙範澆鑄造出來的第壹批幣,也叫初試鑄幣,也叫試驗幣,壹般都有缺陷。最多三至五枚,試鑄樣幣是第二次翻沙模範澆鑄造出來的幣,但比初試鑄幣完整,漂亮壹些,因為從試驗幣上修改了壹次,數量大約上十枚左右。
初鑄幣就是初鑄樣幣的範鑄成鋼模,也正是大量鑄造流通的銀元,上百枚,而流通幣品相完美,工藝熟煉,大量發行。
擴展資料:
樣版幣三個重要特征
壹、采用紅銅(或稱紫銅),這主要是因為紫銅銅質純而較軟,尤其是其延展性好。機制沖壓能得到更好壓制檢驗效果,以便檢驗調試沖壓機力量,模具位置等等理想指標和效果等。
二、由於試機銅樣,屬於沖壓機器調試階段的產品。因此,其試樣深淺並不壹致,即:幾枚同類銅樣,其字口齒邊圖案等,會有深淺不壹的現象。其道理不難理解,這種銅樣是為正式開鑄標準銀幣之前的調試品,沖打出幾枚淺的,再沖打幾枚深的,反復數次,最終調試出最佳的壓力指標和上下模距離等。
三、銅樣使用板材相對較厚,其作用有兩個:1、檢驗機器沖壓力量,板若和銀幣板材壹樣,則起不到調試沖壓字紋深淺,尤其是起不到校驗沖壓機力道的作用;2、磨合上下鋼模,因銅硬度高於銀,反復沖壓若幹次銅材,可起到去除模具毛刺的作用,使模具光滑度提高,為正式鑄銀提供更好條件。由此的結果是,銅樣均較重,直徑略略大於正鑄銀幣,重量反重於正鑄銀幣或和正鑄銀幣重量相當,這就是銅比重小於銀,銅樣幣重量大於或等於銀幣的重要原因。
百度百科-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