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銀元哪種最值錢

銀元哪種最值錢

其中民國三年“簽字版”試鑄幣系列最為值錢。

銀元俗稱“大洋”、“洋錢”或“花邊錢”。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

大約在明萬歷(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流入中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銀幣。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臺灣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銀圓,稱為銀餅。

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開始正式鑄造銀元“光緒元寶”(即龍洋梁禪謹),各省紛起效尤。 [1] 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壹。

銀元的發展歷程

銀元壹直在中國的流通領域裏占有重要的位置。銀元,起源於上海銀餅。清朝末年,上海壹些富商經營“沙船”生意,這種船專營由北方運鹽到上海,由南方運黃沙到北方,這種黃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築物的主要材料。

這種運沙船廠,雇用大量員工,每月發工資時,為避免秤量碎銀引起爭執,故就讓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鑄銀餅,規定每壹銀餅值白銀5錢。目前在市面上見到的是清朝襲攜鹹豐6年所鑄。

後來,墨西哥商人到中國購買物品,帶進來墨西哥的銀元,也叫墨銀,它是用機器鑄造的,分量更準確,每個含銀7錢3分,庫稱是7錢2分,上面有壹只鷹,俗稱“番餅”,又稱“鷹洋”或“洋鈿”,有人甚至稱作“番佛壹尊”,可見當時壹般人對銀元的重視。

光緒年間,銀元大量鑄造,上面有壹條龍,稱為“龍洋”。民國初年,先後鑄造有孫中山側面頭像和袁世凱側面頭像的銀元,俗稱“孫小頭”和“袁大頭”,重量均為7錢3分。100個銀元的重量有73兩,不可能帶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時,都用錢莊的“莊票”。

銀元放在身上,鏘鏘有聲,白橡基花花的光澤更是炫眼,所以攜帶大量銀元容易發生事故,俗語“財不露白”,“白”便是指銀元而言。

  • 上一篇:三星堆文物
  • 下一篇:閑魚保健品的上架技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