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之官錢文,規矩嚴,“五銖”二字纖細秀麗,風格壹貫。
“五”字橫筆緩慢,上下兩筆與兩橫筆的交接處略向內。“銖”字和“金”字旁邊有三角形和箭頭兩種,四點的正方形較短。“朱”字前綴方,下垂筆基本為圓,頭尾與“金”字齊平,筆畫粗細壹致。
上林三關五銖工整,徑2.5厘米至2.55厘米,徑0.97厘米,厚1.5厘米至0.2厘米,比五銖郡郭略寬,深而平。錢的背面有內郭和外郭,有些內郭的邊角微凸。
上林三關五銖錢的重量在3.5克到4克,少數超過4克。
上林三關五銖鑄錢器做工精細,背面平整,內外寬窄均勻,規則整齊。幣材顏色為紅色,銅含量在70%以上,鉛含量在20%左右,略低於縣內五銖,但比例合理,物理性能良好。
上林三關五珠錢鑄造工藝先進,多以銅模或極細泥模制作。三官幣的形制特征和“諸”字的方折,是從三銖幣中繼承下來的,進而成為西漢五銖幣的基本特征。
早期上林三關的五銖幣重五銖以上,產量空前。而且鑄幣工藝采用銅模法,鑄出的錢幣重量壹致,絕對達標。鑄造的硬幣邊緣被拋光,非常整齊。
31上林三官五銖發行後,漢武帝駕崩。這期間投了很多錢,錢的範式也變了。比如文字大小、書法結構等都有差異。至於佩戴上半月,佩戴下半星,佩戴上下橫,月與月,可能是壹種認可的標誌。
上林三官五銖不惜血本,私鑄艱難無利,禁令甚嚴,盜鑄之風壹時沒落。貨幣混亂的問題終於解決了,幣值長期保持穩定。這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壹次將鑄幣權統壹到朝廷。沒有強大的法院力量是不可能做到這壹點的。
這次幣制改革是我國歷史上第壹次將鑄幣權完全歸還朝廷。它將五枚泰銖硬幣制成質量穩定的錢幣,壹直流通到隋末,並保持流通700多年。這離不開漢武帝和桑弘羊的功勞。
上林三官五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