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作品是先生於1948年乘木筏渡過三峽後創作的。壹路上險灘交匯,回聲流淌,洶湧澎湃。這幅畫寄托了他刻在長江心坎上的生命情懷。
2.雲巖瀑布
這幅畫是1981畫的。這幅畫通過結構安排和間距的組合,形成了壯闊膨脹之勢,畫面飽滿,表現了山的雄偉,雲與水的勾連,表現了縹緲的仙山意境。
人物介紹:
陸(1909—1993),原名岡祖,嘉定縣南翔鎮人。1926考入無錫學院。1927年,他隨馮超然成為壹名教師,並結識了吳湖帆。在兩位先生的辦公室裏,他看到了許多歷代名家的原創作品。抗戰時期在大陸生活,1946回老家。在此之前,王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穿越三峽回鄉的經歷觸發了王先生的創新意識,他開始將以前的地方改造傳統轉化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但前10年,他還在探索。65438年至0956年,王先生在上海愛華畫院任畫家。1961到1966,去浙江美術學院兼職教山水畫。在此期間,王先生的個人風格得到了發展,並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魯先生在山水畫中創造了兩種新技法,壹種是“留白”,壹種是“墨塊”。所謂“留白”,就是用水墨留下白痕,在魯先生的作品中多用於表現雲,也可視為泉、山徑、波浪。留白要與墨色對比,於是魯先生創造了“墨塊”法,用濃墨把點堆積成塊。魯先生還擅長用長線畫水和雲,他的水線描寫了各種情況。他的勾雲是用較細的拖筆中心畫雲的正面,用較輕的毛圈曲線勾雲的反面。另外,王先生在畫壹塊石頭時,只用起伏的線條來表現石頭的結構,而且往往墨很厚,直到墨幹發白,再蘸第二遍。
魯先生在詩歌、書法、畫論等方面的深厚學術修養,與他擅長梅花竹石與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不同風格的山水畫是分不開的。出版有《陸自述》、《山水畫論爭》、《陸畫集》等多部專著和多篇關於中國山水畫的論文,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傑出的文人畫家”